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商鞅变法具体有哪些内容?

民俗文化佚名2022-12-21

秦国在战国初期并不是一个强国,但是等秦孝公上位以后有了危机意识,必须提升秦国的实力,所以就引进人才提升国力。这时候商鞅就出现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商鞅变法,秦孝公也非常的支持商鞅。总体来说商鞅变法首先让秦国的百姓都富足了,这样国家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强大,而且商鞅变法是把整个当时的制度全部颠覆,对于贵族来说就非常不高兴了。所以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秦军追杀最后被车裂,不过好在商鞅变法能够得以继续实施。

这秦孝公从他爹手里继承了皇位之后,对当时的情况很不满意,改革图强的小火苗在他心里蹭蹭地往上涨,于是就把命令发下去了,想多找点能人贤才来帮忙。  商鞅这就出现了,他从卫入秦,官职是左庶长,他的变法内容多了去了,但主要就是刺激一下农业生产,商业就不让发展,得抑制,还有这社会价值观,也不能按照原来的,必须重塑,让百姓好好了解农业社会的好。而且在贵族和官吏手里的特权实在太多,所以就得削弱,还得让他们去参与农业生产,税租制度也不能乱七八糟,要统一起来。

变法的法令那一早就准备好了,但商鞅他说话真的有人听?为了让自己下令的时候大家都照着做,所以他费劲巴拉地想了个法子,找人在南门竖根木头,告示也写好贴边儿上,不管是谁,只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那就给十两金。这么便宜的事儿百姓可不敢轻易就往上凑,他就将奖励金提到了五十两,这才有个人冒头了,这位百姓在做完了任务后还是有点战战兢兢地,不怎么敢相信,直到真的拿到了钱,百姓们这才信了商鞅说的是真的。

上面这一段话就是现在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商鞅变法,在书中,商鞅变法那也是各种被夸,都是介绍百姓农耕、战场杀敌是如何奖励的,这让很多人觉得变法高大上,但这其中的局限性和实施之后的弊端那也不少。
来源: www.ws46.com

就比如说尚奸,这挺好理解的,就是弄一堆奸恶的人,以奸治善,好人要被坏人管着,虽说这短时间内会有好效果,但非常时期一过去,这非常方法带来的坏处那也是大大的。用来迅速稳定局面还行,但这本来就是将社会价值给弄乱了,要是长时间这样来搞,不仅好人的心寒了,国家肯定也垮了。

再有就是人不如驴,在商鞅的想法里,人民要做到专心耕战,那眼睛要蒙住,耳朵得堵上,就连嘴巴都要封住。这驴拉磨的时候也不过是被蒙个眼,到了法家这儿,这百姓的五感直接少了仨,也真的是比不上驴了。  还有,教育一事在商鞅变法里面那可不是个受重视的事儿,相反,惩罚一事倒非常严明,即便你只犯了一丁点小事,都要接受重罚,这样就无形之中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还有,旧的那些东西其实还留下来不少,制度、文化、习俗,这新旧的界限划分都不明显。对内那是刀锯齐上,对外就是甲兵讲道理,这种重视暴力迷信,对教化轻视的思想,可以说它的历史局限十分的明显。

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有利有弊,利也不是长久的。虽然最后秦国统一六国,但自己政权的时间也并不长,足以说明当时的政策还不够完美,也支撑不了秦朝的稳定发展。当然嬴政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也是原因之一,更多的还是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导致最后各方还是要起义。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