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刘氏和李氏谁的地位更高?
虽然汉朝的皇帝都姓刘,但在当时李姓的势力也不可小看,而且李氏帮助了汉朝很多可以说是用一代代家族的性命在维持刘氏的江山。刘、李在当代都是属于大姓,但是在汉朝双方的地位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李氏和刘氏在汉朝时期的关系到底如何,李氏为什么会为了刘氏江山要这么拼命呢? 这个姓氏,就是李氏。西汉时有陇西李氏家族的李广,为汉朝守卫边疆抗击匈奴数十载,最后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之子李椒,曾为代郡守,防备匈奴,多有战功,却也在三十多岁时就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还有李广之孙李陵,竟率五千步卒与八万匈奴骑兵鏖战于浚稽山,杀敌数万,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最终流落北荒,凄凉落幕。 所以说李氏为了大汉江山,竟付出了三代人的生命。而到了东西汉之交的新朝,又有一个南阳李氏家族,竟因一句谶语,又为大汉江山的复兴献上了自己整个家族的生命。 所谓谶语,就是在民间流传的预言,比如说早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之前,民间就流传着“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鲁迅先生曾说过:“路,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其实,谶也是无所谓有或无的,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便能把那潜藏的野心全面激发出来。比如刘秀对谶的态度,就从刚开始的感觉好玩儿,到越听越多,则变得半信半疑,直到这南阳李氏家族献上的这条谶语的出现,他才终于改变态度,决定姑且信之,姑且一试。 这条谶就是:“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就八个字,很直白,也很简单,虽是古文,却根本无需解释。它在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新朝地黄二年(公元21年)春,当时有个研究谶纬的卜者王況跟魏郡太守李焉说,李姓在五行中为火,可助刘氏复兴汉室。两人遂合谋编写了一本十余万字的反动手册,专门论述新莽将如何倒台,汉室会如何复兴的。当然,书刚写好,便事发,两人均被新帝王莽所杀。 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了这条谶的加持,又出现了个李姓家族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个家族,自然就是是南阳豪杰李通一族。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城人。李家累世都是南阳巨商,家资甚富。李通的父亲李守,身高九尺(约合今两米零七),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即使在家里也和官府一样丝毫不苟。他早年间曾拜谶纬学大师刘歆为师,学习儒经及谶纬星象之术,后担任王莽的宗卿师(主管宗室之官)。所以在李守的影响下,李通也精通儒经及谶纬,学问极好,惜仕途不顺,一直只担任些县丞之类的小吏。然而这条谶的出现,最终竟彻底颠覆了李家的命运。 原来,李守当年,曾好花过一段时间研究过谶,也经常跟李通说起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类的话。却没想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李通本来就心有大志,听了父亲这话更是深信不疑,乃毅然辞官回家,寻找可以辅佐的刘氏,等待宿命的降临。 这一等就等到绿林兵起,南阳骚动,李通便再也坐不住了。刚好他的堂弟李轶(轶音意)也是个极不安分之人,于是就跟李通说:“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縯刘秀两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李通早就等着弟弟这句话,闻言自然一拍即合,乃大笑道:“正吾意也。” 也就是那么巧,刘秀当时刚好就在宛城卖粮食,李通听说,便叫李轶去请刘秀来府中谋议大事。 然而刘秀一听李轶来访,顿时心下一沉,当即来了个大门紧闭,避而不见。 刘秀甚温良友善之人,这次怎么如此没礼貌?原来,刘家与李家素有仇怨,当年李通有个同母弟叫申屠臣,是南阳一带有名的神医,有次刘縯好友生病,便派人去请申屠臣来看病,没想到申屠臣架子很大,医德败坏,爆脾气刘縯于是当场上演医闹,失手之下竟把申屠臣给杀了。 **偿命欠债还钱,刘秀的哥哥杀了人家的弟弟,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不是寻仇,还能干嘛呢?所以刘秀当然不见,傻子才见,这可是人家的地盘,不注意到时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还是赶紧收拾包袱准备跑路吧。 但李轶身怀重任而来,岂肯轻易罢休?结果他竟一日一夜堵在门口,如此侯见,闻所未闻,刘秀无奈,只得勉强与之相见。李轶道明来意,又极言申屠臣之事,全是他咎由自取,我等李氏族人并未怪过令兄,且时过境迁,不足为念,今日真是有要事相商,诚无它意,文叔(刘秀字)去了便知。 刘秀心想,刘李二家多年仇怨,总要有个了当,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今日就是龙潭虎穴,我也闯一闯吧!何况大家是同乡,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辈子总不能永远躲着对方。 于是刘秀慨然许往,但为防万一,他在袖中藏了一把短刀,到时候当真出事,便跟他们拼了就是。 然而刘秀来到李府后,却并没有见到李通,据说是病了,接待他的是李通的哥哥李倏和弟弟李宠、李松。李松等人见到刘秀,非常开心,开口便说天下扰乱饥饿,下江兵盛,王莽败亡不久,我等不如…… 刘秀本以为李家请他来若不是为了寻仇,那便是为求和好,可没想到竟是如此大事,不由暗暗心惊,又觉李氏素豪富,何以抛家舍业,行此冒险之事,故一时也不敢答应。李通在内室听得着急,便再也顾不上装病了,遣人急召刘秀入内议事。刘秀闻言心中然一笑:这才对嘛,你们带头大哥早该出面了。 李通看到刘秀进来,虽仍半卧在床上,但一接近就来了个热烈的握手。刘秀措不及防,袖中短刀被抓个正着,不由大窘。李通却笑问:“文叔单刀赴会,一何武也!” 刘秀老脸一红,也笑:“此仓卒时以备不虞耳,李兄不必介怀。不过吾观李兄脸色红润,双手甚是有劲,此一何病也!”两人乃会心大笑,芥蒂尽除。 到得此时,李通这才将那句谶语和盘托出,并代表李氏,愿持兵执锐,助刘氏成就大业!刘秀恍然大悟,但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个顾虑,这个顾虑就是李通的父亲李守,要知道李守此时正在长安做官,且素为王莽所看重,李通竟在这个当口造反,于情理不合,更置父亲于绝境,实在大大的不孝!遂又问:“当如宗卿师何?” 李通早知刘秀必有此问,当即答道:“已自有度矣。”原来他已安排族侄李季去长安接李守了,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刘秀见李通行事缜密,不似冒然起意,这才打消了所有顾虑,正式代表刘氏与李氏结成同盟,并详细约定了整个起义计划。 起义时间,定在当年(地黄三年)十月立秋农闲之际,南阳各地兵丁会聚宛城都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以对郡兵进行考核)骑士之日。这一天,南阳太守甄阜及都尉梁丘赐都将亲临校场阅兵,李氏族人则可趁机劫持二人,,夺了秋税与武库,因以号令大众,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坐得宛城。计议已定,双方乃分头行事,李通去联系南阳郡掾史张顺等人为内应;刘秀则以贩谷之资,在宛城秘密购置**兵器及红色盔甲(汉朝尚赤),完了便携李家代表李轶潜回舂陵,通知大哥刘縯举兵相应。 从宛城到舂陵,航空距离近三百里,刘秀、李轶及众宾客数十人之多,又运有大量兵器甲仗,为避开官府盘查,他们只能昼伏夜出,走那山野小路,这样一来,等他们到达舂陵,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刘秀与李轶商量,先遣一宾客以快马赶至舂陵,将详情告知刘縯。刘縯闻信大喜,立刻召集死党豪杰,与之议道:“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乃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刘縯与大家商量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老大终于发话,众人自哄然响应,一股豪情,直冲云霄,乃约定都试之日同时举兵,众人各回地方召集小弟不提。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众人正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宛城那边却出事了。原来李通遇人不淑,他的内应张顺竟然临阵倒戈,向南阳太守甄阜告发了李家的密谋。这下李通可惨了,一家人都被官府抓了去,只有他和弟弟李松跑得快,得以骑马逃出生天。 宛城事发后不久,李守一家在长安遇害。与此同时,李通在宛城的妻子、兄弟、门宗等六十四人,也被拉上菜市口当街斩首,然后焚尸弃市,挫骨扬灰,焦臭之味,飘扬十里。 李通、李轶、李松三人无疑是刘秀的“革命”启蒙者,李氏兄弟更是打响了南阳豪杰复汉第一枪,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无疑都是覆灭王莽的功臣,而以他们为首的南阳豪杰后来都成为了刘玄更始政权的重臣大将,李通更被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后来还娶了刘秀的妹妹刘伯姬,而以此姻亲关系保护了刘秀的周全,使刘秀在更始政权中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以幸存,李通也因此成为了东汉的开国功臣;只可惜李轶、李松后来站错了队,跟着更始帝刘玄一条道走到了黑,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可见革命需要勇气,更需要运气。 |
- 上一篇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故事介绍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十大悲剧,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十大悲剧故事,《窦娥冤》《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见窦娥鬼魂出现,为窦娥申冤,
- 下一篇
足食足兵典故出处介绍
蒋琬为什么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感觉蒋琬在蜀汉的存在感就偏低,诸葛亮还曾向刘备求情,饶过了蒋琬的死罪,究竟蒋琬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了诸葛亮呢?其实诸葛亮很早就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但诸葛亮去世后蜀军最高统领成了蒋琬。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密表后主曰“丞相诸葛亮设立丞相府“征辟蒋琬担任东曹掾,蒋琬坚决辞让给了刘邕、阴化、廖淳、庞延”诸葛亮开导蒋琬说:诸葛亮驻扎汉中。蒋琬与丞相府长史张裔留守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