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观念的民族,孩子和父母亲的关系几乎会涉及到以后成长的各个方面。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显得不够独立,甚至有些离不开爸妈,不然一个人就不会生活了。其实这些都是方面也有利有弊,对于后代的成长长辈们更应该学会放手。中国有句俗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就算你涉及到他们各个方面,最后也不可能跟他们一辈子。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后面一句也同样非常有道理,来看看这句话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吧。 现代的老人经常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 这句俗语《增广贤文》里记载过,它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这个下句才是这个句子的精华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提到这句话,就不得不讲一个典故。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能妻子来干家务,妻子不擅长干家务,后来就是儿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务。在外过了几年,罗秀才休假回家过年,见到自己7岁的儿子,很满意,就想考考他的对对子,然后送他去上学。 罗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个“天”让他对,儿子平时只懂家务,所以根本对不出,母亲在一旁干着急就指着地,结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鸡屎,儿子心领神会,对出了一个“天”对“鸡屎”。 罗秀才大怒,又厉声问他“父亲”对什么,其母怕丈夫气坏,就指着自己,想让儿子对“母亲”,结果儿子看到了奶,就对出“奶”,罗秀才听罢,对自己蠢笨的儿子终于死心,他既恨自己与科举无缘,又对儿子心灰意冷,最后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秀才突然离开,对这个家打击很大,后来他的妻子慢慢想开了,就用农忙的闲暇时间悉心教导儿子,后来又积攒钱财为自己儿子请名师,在这样的教导下,儿子进步飞快,后来一举高中,成了状元。 为了感激自己的母亲,儿子中了状元后就为母亲过寿。出家的罗秀才听了,非常高兴,急忙赶回家探访,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罗母开始给他钱,他不要,后来还请求见新科状元,见到后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句话的下句其实是告诫天下父母,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智力也是一样,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强逼或者放任,否则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但也有人解说是,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长辈不必为他们过于操劳担忧,如果有福的话,什么都没有,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没福的话,就算你家财万贯,最后也不够其挥霍,反而还害了子孙。对比上句,其实这个下句才是经典。 |
- 上一篇
书法中颜筋柳骨和颠张醉素是什么意思?
而是有这个人物的书法作品中的精髓,也同样用一个字概括了这个人的书法特点,当时他只是评价与他同时期的书法家石曼卿的书法作品堪称颜筋柳骨”后来便用来点评楷书的书法,则是唐代两位狂草书法家张旭和怀素的合称,草书形成于汉代。张旭与怀素则是一大批学习狂草的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两位”裴旻的剑舞合称为三绝,在张旭眼中一定是最配的“张旭想来是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狂热的境界“他擅长的是行书和楷书,
- 下一篇
中郎传业典故出处介绍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女,其实历史上关羽蔡文姬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因为曹操当年花重金从匈奴人手里将蔡文姬给赎回,有人说其实曹操对蔡文姬也有意思,不过曹操出了名的爱人妻,如果他真喜欢蔡文姬的话不可能还让给别人。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列女传》。主人公分别为蔡文姬和曹操,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后来嫁给了河东郡的卫仲道。文姬便回到了娘家,曹操早年与蔡邕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