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合响应是什么意思?典故介绍
云合响应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可能有部门小伙伴知道这个成语。不过这次就是来教大家认识云合响应的,云合响应是什么意义,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都会一一解答。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士徽和吕岱之间的故事,虽然这两人的名气都不算大但也是东吴内部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吕岱传》,时间是在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主人公名叫吕岱。原文如下: 交阯太守士燮卒,权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不承命,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岱于是上疏请讨徽罪,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 或谓岱曰:“徽藉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岱曰:“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行,过合浦,与良俱进。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首。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交趾太守士燮病逝,孙权任命他的儿子士徽为安远将军,兼任九真太守,并用陈时代替士燮。吕岱上表建议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则为广州,吕岱自己担任刺史。随后,孙权让戴良和陈时向南进入交趾,但士徽拒绝接受这一任命,起兵驻守海口阻拦戴良等人。于是吕岱上书请求讨伐士徽,随后率领三千士兵不分昼夜渡海,准备与士徽决战。 有人对吕岱说:“士徽几代人在交趾经营,当地民众都依附于他,不能掉以轻心。”吕岱回答:“虽然士徽有谋反之心,但却想不到我们会突然发动袭击。如果我军秘密行军,趁他没有防备展开进攻,就一定能打败他。但如果我们行动缓慢,让士徽有机会据城死守,那么七个郡的各部蛮夷很快就会响应他。到那时再有能力的人也无可奈何了。”于是率部出征,来到合浦郡后带着戴良一起进发。士徽听说吕岱突然到来,惊恐不安,束手无策,只好带着六个兄弟脱掉上衣,裸露上身去迎接吕岱。吕岱将他们全部杀死。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吕岱口中的“云合响应”,意为聚集在一起响应和支持。这也是由吕岱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文中提到的交趾太守士燮,原本是交趾地区的割据势力,盘踞当地四十余年。在汉末局势日益明朗的局势下,他不得不依附孙权。此时的孙权正忙于与曹魏交战,因而对士燮采取了安抚措施,让其继续管理交趾地区。 当士燮病逝后,东吴大将吕岱提出将交趾分割为交州和广州,意在削弱士燮家族对交趾地区的控制,此举自然引发士燮之子士徽等人的不满。于是,士徽屯兵海口,企图发动叛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吕岱沉着冷静,在士徽还没来得及公开叛乱之前就赶到了海口,使得士徽措手不及。最终,这场叛乱被扼杀了萌芽之中,交趾一带也得到了稳定。 这里附带说一句,广州这个地名也是始于吕岱,而他也是广州的首任父母官。 |
- 上一篇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和释义解读
危在旦夕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的一个成语,其实危在旦夕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过,其实整个三国时期有很多成语直到现在都还为我们所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危在旦夕的典故介绍吧。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与北海相孔融既非亲戚也非同乡:现在管亥作乱“并派我冲破重重围困向您求救,原来孔北海还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刘备啊,贼兵听说援军将至,便放弃了对北海的围困!直到他投靠了昔日同窗公孙瓒之后,公孙瓒让他担任平原相。
- 下一篇
为什么要用连理枝来比喻夫妻同心?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用连理枝来表示夫妻同心?连理枝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典故,两棵树枝干分不开、纠结在一起,比翼鸟有时比喻形影不离的密友,然而连理枝特指恩爱夫妻,南北朝时代江总的《杂曲》中描写?当时的夫妻在衣袖上绣连理枝,连理枝的用法在汉代就已经有,说到战国时宋国舍人韩凭与妻子何氏两人鹣鹣情深“韩凭妻密送韩凭一封家书,何氏就暗中腐坏了自己的衣服“请求康王赐她和韩凭的尸骨合葬。韩氏夫妻死也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