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死不辞典故出处介绍
关羽死后,刘备准备起兵伐吴,张飞在另一边准备和刘备汇合。结果在行进途中,张飞却遭到自己手下毒手,命丧军营,此后刘备更加悲痛,誓死要为关羽还有张飞报仇。可惜刘备也失去了平日的冷静,急于求胜被陆逊打了个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没。不过张飞的死多多少少还是激励了全军的斗志,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万死不辞”就跟刘备伐吴有关,失去关羽和张飞的刘备,最后究竟是如何振作起来的呢?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发生在刘备得知张飞遇害之后,相关人物为刘备、关兴和张苞。原文如下: 次日,人报一队军马骤风而至。先主出营观之。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伏地而哭,乃张苞也。苞曰:“范疆、张达杀了臣父,将首级投吴去了!”先主哀痛至甚,饮食不进。群臣苦谏曰:“陛下方欲为二弟报仇,何可先自摧残龙体?”先主方才进膳,遂谓张苞曰:“卿与吴班,敢引本部军作先锋,为卿父报仇否?”苞曰:“为国为父,万死不辞!”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又报一彪军蜂拥而至。先主令侍臣探之。 须臾,侍臣引一小将军,白袍银铠,入营伏地而哭。先主视之,乃关兴也。先主见了关兴,想起关公,又放声大哭。众官苦劝。先主曰:“朕想布衣时,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今朕为天子,正欲与两弟同享富贵,不幸俱死于非命!见此二侄,能不断肠!”言讫又哭。众官曰:“二小将军且退。容圣上将息龙体。”侍臣奏曰:“陛下年过六旬,不宜过于哀痛。”先主曰:“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言讫,以头顿地而哭。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得知张飞被范疆、张达所害后,万分悲痛。就在此时,张飞之子张苞和关羽之子关兴先后前来求见。于是,刘备命二人与自己一起杀向荆州复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张苞口中的“万死不辞”, 意为死一万次也不推辞,形容愿意拼死效劳。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关羽阵亡及荆州的丢失,令刚刚步入事业巅峰的刘备遭到重创,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决策也因此化为泡影。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亲自率军发动东征,与孙权展开了夷陵之战。小说中的这一段描述基本符合历史记载。不过,在张飞遇害及关羽和张飞之子随军参战的事情上,小说中的描述却与历史大相径庭。 小说中的描述与历史第一个不相符的事情是关于杀害张飞的凶手究竟是谁。按照小说的描述,**者为范疆和张达。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张达却为凶手之一,另外一人却不是范疆。据《三国志·张飞传》载:“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发现,另一个凶手名叫范强,而并非小说中的范疆。 小说与历史另外一个不符之处是关于张苞和关兴的。上面提到,小说中的张苞和关兴与刘备一起参与夷陵之战,并有着出色表现。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两人却均未参战。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三国志·张飞传》则记载:“长子苞,早夭。”由此可见,小说中关兴和张苞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
- 上一篇
台湾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有着什么特色?
还是远在国外的华侨都有着过春节的习俗。然而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都不一样,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再燃香放鞭炮,年货逛街买年货仍是年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台湾过年的标志性景观:许多来自大陆的物产成了年货大街的热门货,除夕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大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除旧布新,在家中内外重要部位张贴春联春字。
- 下一篇
水浒、三国、封神中各自不同的"义"
被皇帝招安后难免身死他乡的悲惨结局,江湖义气中有杀富济贫的豪爽义气,出身宫门被迫落草为寇的好汉,宋徽宗更看不到官逼民反的现实,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些人招安后身上还有匪气、寇气,这也就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江湖义气的可悲可叹结局,二、《三国演义》的人间之义《三国演义》摆脱了江湖义气的局限性,通过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力量的对比较量中展现了义的不同表现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