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可典故出处介绍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集结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袁绍担任盟主,他和跟曹操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一直都挺被动,而且也不敢轻易消耗兵力。当时虽然大家表面上是盟友,但背地里想的都是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团结的心思。但曹操是个城府非常深厚的人,在出击之前便同袁绍商量好了对策。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无所不可便出自曹操口中,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主人公是曹操。原文如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袁绍与曹操一块起兵征讨董卓。袁绍曾经问曹操:“如果此次征讨董卓无法成功,哪里可以成为据守之地?”曹操反问道:“足下的意见如何呢?”袁绍回答:“我想南据黄河,北靠燕、代,兼有戎狄的兵马,向南去争夺天下,应该可以成功吧?”曹操则说:“我要任用天下有智慧有能力的人,用道义来统率他们,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到的。”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曹操口中的“无所不可”,意为没有什么不能做到或实现的。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代荀悦所撰《前汉记·武帝纪一》中的“蚡事魏其侯无所不可,而爱数顷田?” 这则成语故事的发生时间正值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之际。虽说袁绍是关东诸侯的盟主,曹操也是联军中作战最为卖力的将领之一,但两人却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实力都不强。曹操的军队组成除了临时招募的青壮之外,只有家族中的部分部曲。而袁绍的情况更惨,尽管名满天下,但手下并没有多少兵马。再加上关东诸侯各自心怀鬼胎,袁绍对征讨董卓战争能否胜利也充满了怀疑的态度,故此才有了“若事不辑”这么一说。 不过,显然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对局势即将出现大乱都有清醒的认识,两人也都打算利用乱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因此才有了两人之间的这么一次谈话。 从后来的结果看,袁绍也的确实现了“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的战略构想,握有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成为中原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却做到了“任天下之智力”,两人都是按照当初的构想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从客观角度来看,袁绍的发展比曹操更为成功。至于为何他会在后来与曹操的争霸中败北,这里面充满了多种偶然因素。因此,用这个记载中两人的谈话来断定优劣是不合理的。 |
- 上一篇
宋引章历史原型是谁?真实的宋引章是怎么样的?
最近很多人在看这个《梦华录》还是挺好看的,但是大家也知道这部剧是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的,1、宋引章的历史原型就是关汉卿写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里面的宋引章。当然了真正的历史上没有宋引章这个人,宋引章这个人也是关汉卿创作的。2、但是在《梦华录》中的宋引章和《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宋引章是有很大区别的,3、首先在原著中宋引章是有未婚夫的,这些都在电视剧中被隐去了。宋引章变成了乐籍琵琶手,
- 下一篇
古代午时三刻指的是什么时候?一刻是多长时间?
其实古代的一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时间是差不多的,午时当然也比较好理解,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古代使用漏壶计时。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