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00年之前,基本不存在仿古瓷
收藏爱好佚名2023-10-03
比如说80年代一件艺术瓷厂出口到日本的杯子,订单的价格竟然要600块钱人民币,当时中国的工人收入也无非才30到80块钱一个月,所以这样的东西我们国内肯定是消费不起,都用于出口创汇了,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仿古瓷订单最多,香港排在前面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因为我们当时出口西方需要做转口贸易,以前和一个酒友聊过这段,但他现在人已经过世了,他当时就是供职于艺术瓷厂美研室,只有手艺不错的人才能进美研室,后面叫美研所。到了80年代未90年代初古董热潮兴起,就会有商人拿一些像什么漏彩的瓷器过来补彩,漏彩就是清三代官窑斗彩官窑没上色的,又或者是一些官窑白胎做后加彩,1:1的新胎新彩或者说青花的仿制就会比较少,因为当时没有私人的窑,唯一的办法是搭公家的窑去烧,开始都是偷偷的很麻烦,像今天樊家井能成为仿古瓷的集散地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当时距离像东风瓷厂和匣钵厂比较近,这两家是90年代为数不多可以对外公开的窑。那时候书也少,哪有什么高清图信息知识来源少,但是市场好反正我不认识真的你也未必认识假的能卖就行,到了2000年以后就不一样了,一些港澳北京的古董商会亲自去景德镇,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作坊主的学习渠道也变广了,甚至还有古董商坐镇景镇亲力亲为,一夜暴富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更吸引一些有能力青年人投入其中,2010年可能是因为电视节自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全民收藏,拍卖市场也热了起来,景德镇仿古瓷就进入了黄金时期。那时候做东西挺吓人的,10年以后你才明白一个道理什么叫不惜成本,产量大质量好,就今天来说那些优中选优然后量小的东西,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沉淀现在基本上是洗白了,2000年之前有没有什么特例就是说谁会不会做的特别好,这种可能性不太高,因为仿古瓷是一个集极复杂工艺组合起来的作品,需要多工种的配合又特别依赖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天才的出现有可能会说你比别人好一点,或者多一大步,但绝对不可能是跨时代的,就算你再厉害他还真就未必有这个土壤,每一波的推进其实是整个行业的力量,又可以理解为时代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