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姆地区的茶园女工繁重的劳动,饥饿,刑罚,使女工死亡率很高
殖民后期,随着英国对印政策的改变,印度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因传统家庭结构被破坏走出家门的妇女,投入到这些产业中。从具有代表性的妇女新兴职业——茶园女工、工厂女工、女医师和助产士中,可以看出这时期妇女的就业处境及就业趋势。 茶园女工殖民后期,适逢茶园迅速发展,吸收了部分外出工作的女性。茶园女工多伴随家庭迁徙而来,在茶园里做着繁重的劳动,饥饿、严苛的刑罚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等原因,致使女工死亡率很高。 在薪酬待遇方面,她们也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自17世纪英国凯瑟琳皇后领导了饮茶的风潮后,这个习惯便一直在英国社会流传下来。当时只有中国盛产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因为垄断了对华茶叶贸易权,赚取了相当多的利润。“18世纪后期,东印度公司经营的各项生意中,茶叶贸易意义重大,所获得的纯利润达30%,茶叶利润占东印度公司经营的总利润比例高达90%。” 茶叶贸易的高利润使英国将目光转向了印度,阿萨姆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当时印度最大的产茶区,本文茶园妇女劳工就以阿萨姆地区的茶园为例。阿萨姆地区的茶叶种植园面积在19世纪50年代飞速增加,这一时期被称为“茶叶狂潮”,“茶园由1850年代的1个增加到1871年的285个,种植面积由759公顷扩大到12668公顷,采茶量由90吨增加到2812吨”。 1852年出现了第一家私人茶园,到1858年茶园数多达50家。”茶园数不断增加,植茶叶又是个需要大量密集劳动力的产业,于是阿萨姆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阿萨姆地区在开垦茶园前多山地和丛林,本地居民很少,他们当中很多人也不愿去种植园工作,这时茶园需要招募大量外地移民充当劳工。但是因为茶园原意付给的劳工工资非常低,招募外地移民并不容易,能招到的移民很多所来自贫穷的部落,其中有些人是被茶园主诱惑、欺骗或使用暴力后被迫留在茶园中,弱小的妇女和儿童经常成为被绑架到茶园中工作的对象。 曼巴忽姆的副收税官报告,在他管辖的地区有51例妇女被绑架的案例。殖民国家为了帮助茶园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也颁布了相应的政策,以保障茶园的劳动力供给。 到1883年,茶园中大约有95%的劳工是来自外地的移民。这些外地劳工在茶园里做着最繁重的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忍受着茶园主残忍的剥削。他们无法反抗因为除了农业之外,他们没有别的生产技能,只能在茶园里从事不需要技术的摘茶等工作。因为茶园占地面积大,种植业所需劳动力多,茶园里的人口占阿萨姆地区比例很大,这些劳工生活的地区聚集在茶园周边,并在其四周发展成大小不一的村庄。
与工业和农业劳动力相比,种植园劳动力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与农业劳动者的区别在于,茶园劳工与工厂劳工一样,他们没有土地,其收入来源是工资。与工厂劳动者的区别又在于:茶园工作的季节性、永远定居在种植园里、工资获取方式、劳动控制机制和远离城市的地理位置。 茶园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是,茶园需要更多的女性劳工。一是因为茶园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劳动技能,比如除草、剪枝、摘茶等没有太高的难度,妇女完全能够胜任。特别是占整个茶园工作量最大的摘茶环节,由于茶树的高度与女人的身高更加匹配且女人的手指更加纤细灵活更宜采摘茶叶,所以多由女人完成。二是因为妇女劳工工资较男性更低,大量雇佣女性劳工可为茶园节省很大一笔开销。 与工厂里同家乡彻底断绝联系的女工不同的是,茶园里的女性劳工多是伴随整个家庭迁徙到茶园里的。种植园主最初在没有意识到雇佣女性的好处时,只雇佣男性劳工。这些男性劳工与种植园主的雇佣合同到期后,他们当中很多人返回家乡。有的甚至在在合同没有到期时,就因为严格的管理系统和高压的劳动量从种植园里逃走,这对种植园的生产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于是种植园主制定了家庭招聘政策,其目的有三个,首先,家庭招聘提供了更多的廉价劳动力,因为整个家庭成员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都是受雇的,而不仅仅是个人被雇佣。其次,利用妇女的生育能力,她们生产的孩子以后也随着父母一起留在茶园里工作,家庭迁徙确保了妇女能够为茶园提供未来的劳动力。最后,家庭招聘也确保了工人在雇佣合同到期前不会私自逃走,因为与个人相比,整个家庭逃走更有难度。合同到期时,家庭集体留下来的可能性也更大。 劳工在种植园中毫无地位可言,在茶园管理者心中,他们是懒惰、愚昧、低下的代名词。茶园劳工被称作“苦力”,他们在茶园边上的生活的村落被称为“苦力线”,“苦力”一词来源于泰米尔语,表示在印度洋劳动力市场上地位最低的劳动力。 劳工在茶园中处于最低等的地位,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对英国茶园主的尊敬,“英国茶园主被称为‘大人阁下’。赶着牛车的印度人遇到白人后,要将牛车停在一旁等白人过去,就算地位比较高的土著印度人骑马时遇到英国人后,也要立刻下马让道,等到白人骑马走后他才能继续往前走。”茶园里的女性劳工处境十分悲惨,她们的死亡率非常高,很多人死于饥饿, 种植园主并不会好心地给劳工提供足够多且便宜的粮食,一位官员在他的总结报告中说:“阿萨姆地区因为茶园扩张招募许多劳工,但是茶园却没有生产足够多的粮食,食物没有跟上人口增多的后果就是,很多劳工死于饥饿。大量劳工死亡给茶园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甚至无法抵偿茶园引进劳工的成本。” 1865年成立的劳动力保护者协会规定,“茶园主必须按照每莫恩德1卢比的标准供给劳工大米”。之后协会派专员去北边一些茶园视察后发现,几乎没有茶园按照协会的规定提供大米,缺少粮食的劳工只能自己按照市场价——每莫恩德2卢比的价格购买所需要的大米。 许多劳工的工资并不能支撑他们购买昂贵的粮食,他们有时一天只能吃一到两顿饭。假如妇女工作速度变慢,她们先会受到警告,之后会受到更严密的监督。她们上班迟到5分钟,就会被监督者撵回家中,这种情况则表示她失去了一天工资。一旦有人不服这种管教,则会遭受到严重的鞭打。 有的茶园经理把不服管教的人带到隔壁的茶园,在那里她的工作量变为之前的4倍。鞭打是种植园中最常见的刑罚,还有更可怕的刑罚,比如在女工的**中揉花椒等非人性化的惩罚,残酷的刑罚也是劳工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 上一篇
19世纪,印度妇女选择进厂工作,不仅工作强度大,还面临各种歧视
进入工厂成为妇女就业选择之一。进入工厂的女性大部分是单独从乡下移民到城市里的,失去家庭和农村背景的妇女在女性必须活在男性控制下的传统社会里,加尔各答和临近孟加拉的地区、周边村庄都为工厂提供了许多劳动力。大多数来到城市中的移民是男性,这些男性移民中的大部分来到城市里时并没有伴随整个家庭迁徙,永久性迁徙通常伴随着整个家庭团体移民而进行。而从乡下到城市中的移民女性,
- 下一篇
殖民后期,印度妇女就业变迁,传统职业的衰败,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传统职业的衰败殖民后期妇女逐渐落寞的两个代表性职业有舂米和毗湿奴派女修士。机械化冲击了在妇女独立经济中占很大比例的手工舂米行业,妇女从事的传统手工制作业在面对工业化时,在上文提到的对妇女的经济地位产生很大有利影响的舂米行业在殖民后期受到了碾米厂的冲击。妇女长久以来从事的手工舂米行业逐渐衰弱。理想的情况是当高技术带来的替换就业空间大于其取代的劳动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