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中国历代王朝的噩梦,300年就灭亡,唯有宋朝躲过了却被人诟病?

人文历史佚名2023-04-25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绝大多数都会想到唐朝。的确,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明,是史书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朝代。

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也没能逃过300年灭亡魔咒,实际上,唐朝只存在了289年。

那么除去早期文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逃过300年魔咒的朝代呢?当然有,它就是宋朝。

然而与唐朝在人们心中享有的赫赫威名不同,宋朝一直以来都是饱受诟病的存在,这又是为何?

武将开国,重文轻武

公元907年,偌大的唐王朝在无数人的痛哭和叹息中轰然倒塌。

此后,中原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天下战火渐起,纷争更甚。乱象一直到宋朝出现并统一中原后才得以终止,其中的最大功臣,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名将军,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很快掌握政权,被簇拥称王,建立宋朝。

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只是第一步,赵匡胤和任何一个开国皇帝一样,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享有此千秋伟业。

于是赵匡胤想到了他自己。武将出身,靠掌握兵权才当了皇帝,因此在他看来,武将是个**烦。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赵匡胤先是杯酒释兵权,将绝大部分的兵权收归自己所有。

接着又颁布重文轻武的国策,采取以文制武的方式,这也奠定了宋朝此后打压武将的一贯作风。
(www.ws46.com)

说起来宋朝的军队其实并不少,武器装备也很精良,但偏偏战斗力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

宋朝为了避免产生藩镇割据的局面,将大部分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其中自然包括军权。

在宋朝,发兵之权与握兵之权是分离的,中央禁军与边防厢军是分离的,军队与将领是分离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武将专权,但也大大降低了指挥作战的灵活性。

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军队之间却有这样繁琐的规矩,又如何能战胜强大的游牧民族?将士彼此疏离,缺少配合,士气低落,又如何击败敌人?

如此看来,在宋朝这样的军事制度下,拥有强大兵力的可能性的确微乎其微。

畏战求和,偏安一隅

和其他王朝边境多附属国不同,宋朝的边境,大多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宋朝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他们,只能勉强与他们形成鼎立之势。

然而,这还不算最令人诟病的。最令人诟病的是宋朝胆小畏战的态度。

拿最经典的潭渊一战来说,宋真宗亲临战场督战,军队士气大振,打得辽兵连连败退,只能求和。这对宋朝来说本是个乘胜追击的绝妙机会。

然而,宋真宗本人畏战,朝中大臣也多数畏惧辽兵,哪怕有官员拼命谏言,宋朝最后还是和辽签订了潭渊之盟,达成短暂和平。

此后,宋朝不是求和,就是在准备求和的路上,从此开启了自己屈辱外交的生涯。这种耻辱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顶点。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自此,北宋灭亡。宋朝既丢了皇帝,也丢了都城,只能迁往南方,摇身一变,成了南宋。

之后,南宋皇帝虽然也曾想要北上收复失地,成就一番事业,但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即便有忠臣良将,也还是无力回天。

更别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求和派占上风了,他们龟缩在江南,只关注眼前的风花雪月,丝毫没有作战的勇气。

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里,南宋就经历了不断的“抗金”“求和”“再抗金”“再求和”,求和派和主战派也互相争吵,打作一团。

于是,就在这种权力的倾轧和斗争中,宋朝最终和以往的任何一个王朝一样,毫无意外地走向了灭亡的结局。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面对气势汹汹的追兵,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身亡。这个强大又懦弱的王朝,终于在最后一战,展露出它的气节。

辛弃疾曾在诗词里叹息般写道:“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抗金的战场还历历在目,只可惜啊,如今已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多维角度,再看宋朝

很多人不喜欢宋朝,是因为它空有300年的时光,却只知道一味求和,毫无其他王朝的魄力。

论民族影响,比不过唐朝;论军事战斗,比不过元朝。其他王朝哪怕后来没落了,好歹还有过高光时刻,但宋朝从赵匡胤之后,就被逼得节节败退,在求和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样的做派,实在看得人牙痒痒。

然而,我们评判一个朝代,从来都不只看它的军事。宋朝没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吗?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不在战斗上,而在经济文化上。

宋朝可以说是商品经济极速发展的朝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极为突出,此外更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速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在宋朝,第一次出现纸币“交子”,第一次打破了市坊的分界线,第一次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也是第一次商业税款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在别的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宋朝经济繁荣的体现。

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宋朝盛行诗词,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词人。

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描绘月亮;晏几道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来吟诵过往。

辛弃疾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来歌咏豪迈;李清照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书写婉约。

繁华的时代赋予他们灵感,他们赠予其瑰宝。不可否认,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硕果之一。

王朝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宋朝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它的影子,捕捉它的足迹,构建起对它的印象。

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宋朝,看看它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