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袁绍到底是不是一个草包?

人文历史佚名2022-12-31

有些人很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在官渡之战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居然会败给当时不值得一提的曹操,这袁绍分明就是一个草包。然而小说总得有些冲突的戏剧性才会更加吸引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袁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是不是真的算一个草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真实的袁绍。

话说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凡在历史书册上有名的人物,很少是浪的虚名的。就如被人们视为徒有其表的袁绍,能以一个豪族公子,振臂一呼天下影从,反董卓建同盟,赤手空拳得一大州,克强敌一统北方四州之地,这是徒有其表的人能做到的吗?青史留名只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足迹,他们和那些遗臭万年的人物一样,都是不能轻易抹掉的人物。如果把整个三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的话,袁绍在前期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在三国前期董卓失败后,天下除了袁绍没人敢称天下第一,袁绍为了他的目标干了许多大事,曾经征服北方四州,拥兵数十万,吃吒风云,但就因为官渡一战,一蹶不振,销声匿迹,难道数十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了吗?正如法国的贝当元帅一样,一战的英雄,二战的国之败类,这难道是他们错了吗?这样的起起伏伏可真是历史上的一大特殊现象,令人深思。

袁绍失败了,但我觉得并不是和易中天老师说的那样“政治失利,战略失策,指挥失误,用人失当,组织失和”,而是另有原因,但有这样六个致命缺陷的人怎么能统一中国北方呢?怎么能会集十八路讨董联军呢?如果不是袁绍的支持,恐怕曹操早就被吕布歼灭,哪还有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没少帮助曹操这个同僚度过一次次劫难,但结局却如此弄人,后人便无所忌惮地批评起了袁绍,因为袁绍失败了,所以才获得一堆批评的名声。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弊端,胜则溢美无以复加,败即领疚罪不容恕。虽然袁绍失败了,但他可谓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教训对今天的人们有很好的警戒作用:一念之差成千古恨,往往是人们不注意的小细节,会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回想当时袁绍集团的势力,真是集天下之大成,内部组织严密,人尽其才,海纳百川不择细流,意思人才济济,形势大好。他听从沮授的建议:东区青州黄巾之地,内平黑山贼之患,北拒公孙策,领戎狄匈奴之众,合四州之地,以讨不从。这也和他当时的蓝图差不多,沮授深得袁绍信任。袁绍赏罚分明,部下的积极性也很高,一时剑锋所指,势如雷均。
(www.Ws46.com)

当时袁绍想要统一北方,河北公孙瓒无疑是他最大的敌人,而且两人之间必有一战,因为公孙瓒进入中原必然要途径冀州,而袁绍想要统一北方必然要打败公孙瓒,但这公孙瓒也非常人,麾下所领白马义从是可与西凉铁骑一较高下的精锐骑兵,早年公孙瓒便是靠着白马义从威震北方少数民族,一统北方三州,雄踞一方。当时的袁绍的军事实力相比较来说还是比较弱小的,但袁绍却是打败了公孙瓒,消灭了公孙瓒的主力。从此,北方劲敌全被消灭,公孙瓒的北方三州尽数落入袁绍手中。

袁绍一生唯一的败笔可以说是官渡之战了,官渡之战的失败有许多原因,除了人尽皆知的许攸叛变,告密粮草的情报,导致乌巢丢失,造成袁绍的失败。但这之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袁绍军队内部的分裂局面无法阻止,内部分裂,主帅又不能够治理好,虽然拥有优势兵力,但不能集中力量共同迎敌,而且还互相猜忌,内耗的破坏力远强于敌人的力量。中国的历史上不乏这种现象,强的一方会失败,弱的一方胜利,这种原因都是多元的,若是仅仅抓住一方面去刻意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未免有些草率,我们要从内因外因进行分析。当时袁绍军队内部矛盾无法调节,导致袁军兵败如山倒,败局一发不可收拾。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虽然被灭了,但他的势力依然存在,官渡之战结束了五年后,曹操才平定了河北,可见袁绍在河北势力有多大。袁绍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误,他和曹操不同的是,袁绍信奉儒教,对于手下不是那么严苛,但是这样却换来了许多人的忠义不屈;被他感化的北方乌桓,最后也是和袁绍的儿子一起走到了最后,共存亡,这难道不足以说明袁绍的魅力吗?虽然最后袁绍失败了,仍不失为一个英雄。

世受皇恩,威震海内。四世三公,名冠天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