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诸葛亮有哪些缺点或不足之处?
诸葛亮的军事著作有《便宜十六策》,还有《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等。我是由衷的佩服他。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辅佐刘备创立了基业,鼎足而三。 其实,关于诸葛亮才能,并非是在现在有争议。在西晋就已经开始了。如陈寿在西晋朝奉命撰定了诸葛亮《故事》,在给晋武帝的上言中论诸葛亮云:“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并在三国志蜀志的诸葛亮传的传评中说:“然,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此论一出,争议迭起;同书裴注引吴大鸿胪张俨《默记·述佐篇》和晋袁准《袁子》,就已经记住了,魏晋时人对诸葛亮“将略”优劣的一些争论。 诸葛亮作为人们记忆犹存的一代形象,其形象越加光彩夺目。于是对于诸葛亮人品功业的评价,就越来越多的渗入感情因素,逐渐发展到了,以对诸葛亮的态度定是非、论褒贬的程度。由于陈寿首开诸葛亮“将略非长”之议,所以这千年对诸葛亮军事才能都有争议,并非我们现在才有。平心而论,陈寿的话并非贬议。即便是一个全才,各方面总是有长有短。陈寿只是说诸葛亮的将略次于理明之干,奇谋短于治戎之方,并没有说诸葛亮的将略就不及其他人。现在确实某些营销号把诸葛亮贬的一无是处,这就有点过了。 其实诸葛亮战略是非常厉害的,他的战略集中分三个部分:第一形势分析。隆中对策指出:曹操雄据中原,实力雄厚。又拥有先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故不能与其争一日之短长;而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举贤任能,国险而民附,统治亦相当稳固,荆益二州具有立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无民主,是刘备集团扩张势力现实可能的唯一目标。第二,近期战略目标。对策认为:“跨有荆洲,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联吴抗曹鼎足三分。第三,远期战略目标。对策认为应当是一旦天下有变,时机成熟,刘备集团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而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成就霸业,复兴汉时。 当时,关羽的北伐已经把曹操主力都吸引过淮水一线来,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汉中出兵曹操是否会更应接不暇呢?刘备当时正巩固汉中于巴蜀,关羽偏这个时候北伐,由于两人没有协调好选择最佳时机的情况下用兵,所以失败是必然的。《隆中对》的精髓在于两军成钳形攻势向曹魏进军,以协同作战的模式向北推进,汉中和荆州进可攻,退可守。也是蜀汉的两个战略重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和洛阳;从荆州北上可荆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如果据守,如曹魏向汉中出兵,蜀汉荆州兵可攻襄阳以策应减轻汉中军事压力,相反如曹魏攻荆州,可从汉中出兵攻关中陇右,以解荆州之危,汉中和荆州可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曹魏(zhē teng)的元气大伤,可以说这计划非常完美,但有个致命问题,刘备诸葛亮太过于理想化,川蜀离荆州有千里之遥,怎么配合很难,另外一个就是东吴孙权,其实两国的矛盾也是因荆州的归属问题,曾一度兵戎相见,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湘水之盟)…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曹魏已经在关陇地区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军事体系,反魏势力基本已清除,根基很稳定,诸葛亮结交东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孙权能配合诸葛亮的北伐,作为盟友孙权任务是吸引曹魏淮水一线的兵力,只要孙权能阻挡张辽,李典等人合肥军,就能给诸葛亮大军北伐减轻压力,这个战略《隆中对》就是对孙权期望太高了,而第一次北伐成功性并非不可能,当时的曹魏焦点根本没有关注蜀汉,诸葛亮为什么后期越打越难,就是因为曹魏以关中为基地展开反击。毕竟蜀汉的国力就在那摆着,如果出其不意,趁着曹魏的重心不在关中,夺取了敌人的关中地区,就具备刘邦争天下的形势,中国的历史统一天下的模式是北胜南,西胜东。 |
- 上一篇
“九尾狐”是怎么从神兽堕落成妖兽的?
我第一想到了就是《封神演义》里的苏妲己。狐是被鬼驱使的妖兽。在很多狐妖的故事中都是狐狸 精利用鬼。人们往往把长得漂亮水性杨花的女人与狐狸 精挂钩。我们熟知的九尾狐就是狐狸 精其中最厉害的,传说一旦狐狸修炼出九条尾巴?妖狐也跑到印度去,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里到日本来了。后来天皇便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原来是一只来自中国的九尾妖狐,九尾狐是《山海经》记载的一种神兽除了在书中见过。
- 下一篇
朱元璋承认元朝是中华正统,那是无稽之谈?
元朝是中华正统吗?答案是。因为是朱元璋说的?那么他为什么还“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无意中看到一个网友的质疑?我觉得有理有据,《皇明宝训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