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陶谦是不是真的很糊涂?
说到陶谦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的,当然了这个人其实在东汉末年要被人熟悉一些,在三国鼎盛时期还是没多大的名气的,但是这都不是什么事情了,因为在三国中,这个人戏份也是蛮足的,那么有的人说这个人比较的糊涂了,那么真的很糊涂吗?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 东汉末年,英雄并起,群雄逐鹿,汉室江山朝不保夕。陶谦所管割的徐州是战略要地,自然就会受到众多想有大作为人的觊觎。做为徐州牧的陶谦为了在狭缝中寻求生存之道,便四处讨好,拉拢强势。最后还将徐州拱手相让于刘备,也许会有人说陶谦糊涂,让刘备捡了个便宜。其实《三国演义》中的陶谦并不糊涂,至少在让徐州于刘备这件事上是明智的,但是他却实是干了一件糊涂事,因此给自己招来祸端。 当时割据兖州的曹操派泰山太守劭到琅邪(应该是今山东境内)接自己的父亲及家人,途经徐州。身为徐州牧的陶谦早就听说曹操的威名,刻意奉迎讨好。所以把曹操家人请到家里,盛情款待。临别还赠送大量钱财,并派部下张闿护送。不料张见财起意,半路杀光了曹家上下一百多口,卷着钱财找一山头落草为寇了。 ![]() 陶谦“投鸡不成反失把米”,聪明人竟办了糊涂事。自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何况曹操更不是善类,誓报血海深仇。红了眼的曹操一路上烧杀抢掠,沿途百姓受尽灾难,大军直逼徐州。 危难之际只能四处救援,陶谦听从手下人介意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使田楷前来相救。后来孔融请刘备相助,刘备欣然前往,带着关、张、赵三兄弟及千余兵马赶赴徐州。 曹操围城数日无果,而吕布又趁机攻战了其大本营兖州,有点顾此失彼。后来刘备又给曹操写信,劝他要以国家大义为重退兵。曹操只好卖了个顺水人情,徐州转危为安。此时的陶谦已年迈病重,恐时日无多,为国家大计和百姓安危考量。所以就引出了《三国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于刘备的故事。 ![]() 其实正史并没有“三让”的记载,但确实是有让的记录。不论小说怎么去虚构演义,但是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陶谦并非糊涂之人,他的举措和所做所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只是顺应形势罢了! |
- 上一篇
刘邦身上哪些因素成就了他?
说到刘备吧其实还是有蛮多的人知道这个人的,我们在刘邦身上其实是可以看到很多游戏的因素的,先给大家说一首诗歌《大风歌》:但足以让刘邦在诗坛之上有了一席之地。刘邦作为一位帝王的霸王之气。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所以在中国后代的帝王中不乏屌丝逆袭者。这话放在刘邦身上一点不假,但最主要的还是刘邦的人格魅力。好在他身边总有萧何、樊哙、夏侯婴等人的不离不弃,其实在刘邦看来,
- 下一篇
孙策去世前有儿子,为什么还要把江东交给弟弟孙权?
把江东大业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当时的孙策明明是有儿子的,但是为什么孙策舍弃了儿子,直接传位给了弟弟孙权呢?临死时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孙策害怕外戚当政。孙权知道孙策是什么人,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过这样一句话。孙策这句话其实是让孙权给自己的弟弟留下一条生路,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孙策、孙翊被人刺杀。孙策之死有可能是孙权暗害的结果,来投奔的文人有朱治、吕范、张昭、张竑、虞翻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