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作为一个领导人,刘邦有什么样的管理能力?

人文历史佚名2022-12-31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的皇帝之位虽然是征战天下才得到的,但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也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有着自己的手下和军队,他则是这个队伍中最核心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又有着什么样的领导能力呢?他的经历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称,他比项羽更老练,更懂得人心需求,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

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

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能当上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众人的力量,为自己的霸业开道。

“统一战线”,借力打力

在刘邦成就帝业的历程中,他遇到了两个强大对手,第一个是强大的秦朝,第二个是能征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为他在和每一个对手对阵时,都会寻找盟友一起作战。在战胜了共同的敌人之后,他再动手解决身边的盟友。

公元前209年,刘邦找来好友萧何、曹参、樊哙,鼓动老乡们反,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两岁,他起兵反秦时,已经48岁了。七年后,他登基称帝,开创了汉朝的数百年基业。

从刘邦起兵到秦朝灭亡,三年时间。刘邦没有治军经验,是个常败将军。起初,刘邦连一个小县城都攻不下来,只好向项梁和项羽求援。公元前208年,赵王被秦朝20万大军围困在河北巨鹿,楚怀王一方面命令项羽解巨鹿之围,另一方面要刘邦向西攻打秦都咸阳。此役,项羽显示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以3万之军大破秦军主力20万,奠定了整个反秦战争的胜局。就在项羽与秦军交战正酣之时,刘邦一路西进,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经过几次不痛不痒的战斗之后,兵临城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的第二年,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爆发。刘邦第一次攻打项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时,率领了56万人马,当时项羽不在彭城,正在山东平定诸侯叛乱。刘邦想趁项羽后方空虚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且自信满满。果然,他攻占了彭城。但没想到,项羽很快率领3万人马杀回,刘邦56万人马被项羽打得溃不成军,20万人战死。刘邦坐着一辆马拉的板车一路西逃,追兵追得很急,为了让板车跑得更快,刘邦十几次将年幼的一双儿女踢下车,幸亏好心的车夫把孩子捡了回来。最后,是项羽的部将徇私放过刘邦,刘邦才捡了一条命。由此可以看出,刘邦想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与军事天才项羽相抗衡。

公元前202年,刘邦起用韩信,拜韩信为大将军,并笼络了善战的彭越和英布。这一年,韩信一鼓作气灭掉了黄河以北的所有诸侯,楚汉之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与项羽在垓下会战。刘邦约定韩信、彭越、英布的部队一起合围,但是他们就是按兵不动。韩信甚至来信,要求刘邦封他为王,不乏威胁的意味。这时候,刘邦满脑子就想着一件事:灭掉项羽。于是,他表态,只要你们合围项羽,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以东的土地我不要了,你们三个人平分。在几路大军的合围之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项羽自刎的第二天,刘邦就解除了韩信的军权,夺了他的齐王印。几年后,韩信被萧何和吕后谋杀于未央宫里。
(www.wS46.com)

三类人才,区别对待

易中天讲过,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我该怎么办啊?”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楚汉之争时,刘邦麾下的确人才济济。这些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世之才,就是从刘邦起兵就跟随他,同甘苦共患难,始终如一的人,比如萧何;第二类是一时之才,就是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某些关键阶段,效力于刘邦的人,像韩信、彭越、英布就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一事之才,就是只为刘邦做成功一件事的人,比如丁公和侯公等。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兼同事,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刘邦把萧何列为开国第一功臣。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认为萧何位高权重,对他有所防范。晚年的萧何对国事一直保持沉默,委曲求全,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没有把身家性命搭上。

对待韩信这个从项羽阵营中“跳槽”过来的人,刘邦开始并不看重。韩信托夏侯婴和萧何推荐自己,刘邦很反感,认为韩信贪得无厌,一门心思想往上爬。直到萧何半夜跑出军营,追回逃走的韩信,刘邦才决定和韩信见面。见面后,刘邦心里很清楚,他要夺取天下,用得着韩信。但是,正如韩信自己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项羽覆灭之后,韩信也迅速走向了灭亡。

对第三种人,刘邦的态度更鲜明。丁公其人,原本是项羽的部将,之所以说他是刘邦的“一时之才”,是因为当年刘邦坐板车落荒而逃时,他带兵追上刘邦后,又徇私放了刘邦。项羽覆灭后,丁公想,自己救过刘邦一命,就前去投奔。刘邦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来了,立刻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然后,宣布他的罪状:“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使项羽丧失天下的就是他。”然后杀掉了丁公。刘邦说:“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

起兵造反与当皇帝坐江山不同,身为皇帝,他要控制一个国家,最想提倡的是忠诚,反对的是背叛。他用丁公的死,向天下表明这样的态度:“只要你是叛徒,连新领袖都不能容你。”刘邦在危急之时利用了丁公的怜悯之心,胜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为“忠诚”造势,可谓“人尽其用”。

而那个侯公,则更有意思。刘邦第一次打项羽,失败后仓皇逃窜,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抓走。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派陆贾去要人,被项羽拒绝。刘邦再次派人去要,这次去的人姓侯,史书只称之为侯公。史书没有记载侯公对项羽说了些什么,结果是项羽同意放人。侯公因此很得意,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肯定会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听说家人回来了,第一反应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惊。刘邦觉得,这个侯公太厉害了。侯公万万没想到,刘邦给他的奖赏是,一大笔钱,外加一句话,“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回来。”刘邦的想法是,这个人巧舌如簧,把项羽都“忽悠”了,把这种人留在身边,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让他“忽悠”了。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有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人才。就刘邦而言,他的战略很简单——统一战线,远交近攻;在用人方面,刘邦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做到“人尽其用”,有的人用其忠诚,有的人用其才能,有的人用其一时的小聪明,有的人,甚至用其性命。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