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阅卷时看不到姓名,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谁?
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现在在用的一些东西,居然就来自古人的发明创造。就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大型的考试都是要把考生的名字等信息遮起来,只关注答卷本身,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居然是古人的发明,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人,来看看,这到底是谁?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一个人总有好的一面也总有坏的一面,就像一个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样。 我们在评价唐朝的皇帝的时候,总是会高估唐玄宗的功绩,低估武则天的作用,实际上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完全是站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积累,唐玄宗最多也就是个守城之主,安史之乱唐朝迅速又盛转衰就是证明,唐朝还是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武则天值得说的地方很多,这次我们关注武则天一个很小的发明,正是这个小的发明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包括现代学子,那么这个发明到底是什么呢? 不卖关子了,其实就是糊名法。 说到糊名法,从小考试的我们都不陌生,每次考试都要在试卷的一侧填写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等交卷以后,这栏信息就被封起来了,然后进行阅卷。 这样阅卷老师就不知道是哪个考生了,批改的试卷就相对公平,为了防止老师徇私舞弊,阅卷还是交换进行,能够防止老师通过对字体的熟悉徇私舞弊,破坏教育的公平。 《隋唐嘉话》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封弥。” 《隋唐嘉话》虽然不是史书,《资治通鉴》《旧唐书》中很多内容都是从这本书里取材,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证明武则天发明糊名法并非编造。 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本朝进士,初亦如后制,兼采时望。真宗时,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糊名法的使用,得到很多朝臣的反对,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他不录取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正直的大臣才意识到,糊名是阅卷最合理最公允最无话可说的一种手段。科举本来就是唯才是举,不应以道德水准强加。 可以说糊名法极大的推动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这项发明的受益者,发源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就是参考科举制,也保留了糊名法,中国现代的考试也是同样,只要有考试都采用糊名法。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最公平的。 |
- 上一篇
历史上的武安君都有谁?
必须得是领兵治兵精通军事,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新唐书》中记载他的祖先就是秦穆公的将领白乙丙,白起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担任秦国将领三十余年,对秦国的大一统功不可没,第二位来说说赵国名将李牧,身为赵国将领。抵御秦国便成了首要任务,也正是因为他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按照当时秦国的人才策略,于是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听信被收买的郭开的谗言,暗中斩杀了在外领兵的李牧。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领,
- 下一篇
诸葛亮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千古名相?
并且一直尽心竭力辅佐刘备刘禅父子,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所以说诸葛亮只能说是忠臣,诸葛亮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打下的江山中功不可没。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诸葛亮并没有领导才能,能够显示出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