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刘备为什么只重视诸葛亮?
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刘备为了诸葛亮能三顾茅庐,为什么刘备就是偏爱诸葛亮呢?虽然诸葛亮和庞统齐名,但是论名气还是诸葛亮要大一些,毕竟诸葛亮年少成名。庞统其实也帮助了刘备很多,就是意外死亡让庞统的舞台戛然而止,如果庞统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能有更大的成就,而且蜀国后期正是缺人才的时候。 ![]() 公元207年,借居在荆州的刘备自觉老之将至,急需优秀的人才辅佐他建立功业。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中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在《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下成就了帝业。 庞统起初投靠刘备时,并不被重用,只是做了一个县令。后来以军师身份随刘备入西川,为取下益州立下了大功。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为什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对主动投靠的庞统不够重视呢?岚风说史就和您说一说。 ![]() 首先,古人也看颜值。庞统相貌丑陋、态度傲慢,孙权因此没有重用他,刘备也认为这样长相的庞统也是徒有虚名。庞统虽与诸葛亮齐名,但他远不如诸葛亮会包装和推销自己。诸葛亮在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还娶了荆州本地名士黄承彦的女儿,有了岳父的宣传推广,诸葛亮在荆州名士圈里有很大的名气。这种“名人效应”的推广,使得刘备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自然就不惜三顾茅庐。 而《三国志》中对庞统的记载是,“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就是年轻的时候很老实,没有几个人认识他。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表,也没有让人心动的名气,刘备对庞统的第一印象自然也就比不上诸葛亮了。 |
- 上一篇
赵云智胜盗贼故事原文
这包袱是外婆给妈妈的几件新衣服。他死死抓住包袱不放,他就把包袱丢在地上,趁盗贼去捡包袱的时候,顺手从地上拿起一块石头,向盗贼的头上砸去。盗贼没想到这小孩有这一手,赵云捡起包袱就跑。见这小孩有个大包袱,叫赵云和他十岁的儿子睡在小屋的同一间床上。大婶给了赵云一床红被子,一个汉子进门就说:却差点被一个小兔崽子打死,跑是跑不掉了:他听见盗贼夫妇在商量要把那小孩杀死丢在野外。他忙起来穿好衣服,
- 下一篇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