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人谨慎能听进别人的建议么?
曹操为人一直非常小心谨慎,而且不轻易相信别人,所以亲信也没几个。外人也都明白曹操的脾气,只要惹得曹操怀疑就可能人头不保,所以也有尽量博取曹操的信任。但是这样的曹操又广纳人才,难道不怕有人故意害他么?其实曹操的心术非常厉害,能看出人的真正目的而且曹操非常有主见,不会随便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你的眼里,曹操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从虫子天下个人而言,是相信曹操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的,而且还很有自己的统治手段。但是,曹操也有虚荣的一点,那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这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自己从谏如流,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于是,在曹操的身边,谋士如云,将士如雨,不论是谁,都在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服务。但是,曹操不知道是聪明还是愚蠢,居然谁的话都听。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来自江东孙策手下的张纮。 话说,江东在孙策的软硬兼施的措施之下,江东尽归孙策所有,于是孙策便派遣张纮,向汉献帝上表献捷求封。其实,这也是孙策在试探曹操的态度,于是,曹操在一番感叹之下,不仅准了孙策的请求,还与孙策的弟弟孙匡进行了联姻的举动。但是,曹操也不傻,当孙策继续谋求大司马的职位时,曹操还是拒绝了。 虽然曹操拒绝了孙策的大司马的请求,却把来许昌献表的张纮留了下来。这个张纮是何许人也?大家都知道在后来的孙权手下,有个鼎鼎有名的张昭吧。当孙策去世之后,告诉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而这个张纮,在江东,与张昭是并称“二张”的。可见,这个叫张纮的,还是很有能力的,而且,在张纮的心里,也是始终装着自己的老巢江东的。 于是,当曹操知道孙策去世之后,想趁着江东人心未稳的状态下,出兵攻打江东。此时,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士,没有一个出来劝阻的,只有张纮,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化解这个矛盾。对此,在书中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却说曹操闻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纮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 表面上看,是张纮为了保护江东的利益,给曹操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实际上,这并不是说曹操谁的话都听,而是曹操早就想让张纮离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之前的故事当中,曾有一段描写,说的是在许昌的张纮,经常带消息回江东的说法。张纮的这种作为,无异于是江东安插在许昌的一名内线,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曹操之所以把张纮留在许昌,是羡慕张纮的才能,希望张纮能帮助自己。没想到,张纮的心里,装的都是江东,自己也不可能公开将其赶出许昌。于是趁着江东孙策刚刚去世,便提议攻打江东,因为曹操知道,张纮肯定会出来反对。只要张纮出来反对,曹操就有理由,按照张纮的说法,一方面送个人情给孙权,另一方面,也找个恰当的理由,将江东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内线,送回江东去。 所以说,曹操最终还是聪明的,所谓的什么人的话都听,那是在对他的统治有益的情况之下。对曹操有利,不管是自己人,还是自己的敌人,曹操都会言听计从。对曹操不利,纵使是自己身边的人,曹操也一定不会听从。因为,曹操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别人的话只是一个参考,最终拿主意的,还是曹操自己。 |
- 上一篇
曹冲死后,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最好的朋友?
说起曹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称象的故事,知道这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为聪明的一个。可惜13岁时不幸夭折,曹操竟因此要杀掉曹冲最好的朋友。曹冲的朋友与他的死又没有任何关系,曹操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件事,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曹冲是曹操最得意的儿子,少聪察岐嶷,智意所及,可惜这位神童13岁的时候就不幸生病夭折了,爱子心切的曹操悲痛欲绝,
- 下一篇
赵云智胜盗贼故事原文
这包袱是外婆给妈妈的几件新衣服。他死死抓住包袱不放,他就把包袱丢在地上,趁盗贼去捡包袱的时候,顺手从地上拿起一块石头,向盗贼的头上砸去。盗贼没想到这小孩有这一手,赵云捡起包袱就跑。见这小孩有个大包袱,叫赵云和他十岁的儿子睡在小屋的同一间床上。大婶给了赵云一床红被子,一个汉子进门就说:却差点被一个小兔崽子打死,跑是跑不掉了:他听见盗贼夫妇在商量要把那小孩杀死丢在野外。他忙起来穿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