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为何坚持要做魏国臣子而不做汉朝高官?
夏侯惇算是曹氏集团中的一位老臣了,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便已经跟随曹操东征西战,但是官职却一直不高。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候,夏侯惇其实可以成为汉朝的臣子,那样他的官位还会更高一些,可他坚决不做,一定要向曹操请求成为魏王的臣属。夏侯惇为何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要做魏国的臣子?明明可以拥有更好的条件,他为什么要选择另外一条路呢?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夏侯惇却不干,一直坚持向曹操请求,终于让曹操答应他成为魏臣,被封为前将军。 想当时情况,夏侯惇如果还做汉官,官职一定会比前将军高,做一个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的也说不定,但他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呢?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人,并一直跟随着曹操南征北讨。诸侯讨伐董卓,曹操任奋武将军,以夏侯惇为司马。司马这个官职有点儿特别,由于将军的军衔不一样,很难用现在的官职加以类比。比如说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司马费祎,其职务明显低于长史杨仪,而在此前的丞相司马魏延,官职已经是凉州刺史,官位明显高于其他人。 三国早期的将军司马,职务相当于一军副职,是为将军日常管理兵马和后勤的人,比如刘备手下的关羽也是此类。就是说,夏侯惇是曹操军中的第二号人物,自始至终都是如此。曹操成为兖州刺史,夏侯惇是东郡太守,曹操征伐陶谦,夏侯惇留守濮阳。张邈背叛曹操把吕布引来,又用计将夏侯惇劫持,他的部将韩浩解救时斥责劫持者说:“你等凶恶逆贼,竟敢劫持大将军,你们还想活命吗?”这儿的大将军只是说明夏侯惇职位高,并不是实际军职。实际的军职是,在平定吕布后,夏侯惇就成为建武将军,一受封爵就是乡侯。 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成为伏波将军,还有了“便宜行事”的特殊待遇。到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征伐孙权时,夏侯惇已经有了独立在外领兵,都督二十六支军队的大权。其他方面像与曹操同车,可以出于他的卧室等特权,更是其他将军难以享受到的。 尽管如此,由于受到王国职位的限制,夏侯惇到建安二十四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爵位也止于乡侯。 那么,夏侯惇为什么不去做汉朝高官,而甘愿做魏国之臣呢? 《魏书》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诸将都受到了魏国的任命有了魏国的官号,唯独夏侯惇还是汉官,于是上书自己陈述不应该不是魏臣的道理。曹操对他说,区区一个魏国,怎么能让你屈就做臣子呢?夏侯惇坚持请求,曹操终于同意。 根据以上这段记载和夏侯惇的经历来看,曹操没有让夏侯惇做魏国官员,未尝不是一种尊重,因为夏侯家族和其他家族不一样,比如说杨修那个杨家,如果一直坚持抱住汉家不放手,曹操可能随时会让他们去死。夏侯家不一样,在此之前,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和儿子夏侯楙已经被封为侯爵,这个夏侯楙还娶了曹操的女儿,即清河公主,说明夏侯惇一家和曹氏家族已经是密不可分。 但正因为如此,夏侯惇就更不能让它有丝毫的疏离,而只能是更加的紧密。汉朝制度,非刘姓不能封王,曹操被封为魏王,说明这个汉朝正式进入死亡过程,剩下的一个汉献帝,只不过是一个弥留之际的将死之人而已。在这个关键时候,夏侯惇绝对不能只要一个虚名而不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改朝换代这个大工程当中来。 政治上的问题有时候很微妙,曹操的尊重是一个方面,但夏侯惇还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后续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所谓形势比人强嘛!夏侯惇继续当汉官,老曹家当然不会难为他,最起码,夏侯惇不会像此前的荀彧那样受到曹操的猜忌,但此后的问题呢?尤其是当新朝建立以后,这个为曹魏政权建立大功的夏侯惇将如何安置呢?泰始二年(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年号),继承夏侯惇爵位的孙子夏侯佐死了,由于没有子嗣,其国将要废除。 司马炎下诏说:“夏侯惇,魏国之元功也!”于是在他的近亲属当中找了一个人给他续香火,继承他的封国。连司马氏都知道他和魏国之间的关系,难道自始至终经历过魏国建立过程中的夏侯惇,他能不知道自己与曹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吗? 所以说,这个夏侯惇不做汉官而坚持当魏臣,是他很准确地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夏侯惇政治上还是一个很清醒的人。 |
- 上一篇
蒋琬为什么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但是从个人成就方面来看蒋琬似乎并没有太多战功,其实蒋琬还是非常忠心的?诸葛亮死后蒋琬成尚书令加大司马。独揽蜀国军政也是身负重托,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后因不理政事激怒刘备,蒋琬免于一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继其执政,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刘备进位汉中王“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蒋琬谦逊不受,准备北伐曹魏”蒋琬与长史张裔留统丞相府的一切事务。
- 下一篇
诸葛亮的后代为什么没有人才?
但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后代好像都没能达到父辈的高度。三国里像曹操这样三代都是人才的家族太少。不过诸葛亮应该也是没能好好培养自己的后代,诸葛亮根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就更别说教育后代了。可是如果要比对他们的后代谁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知道诸葛亮虽然有两个儿子,可能是因为父亲太过优秀反衬出儿子的平凡,也可能是太过忙碌的诸葛亮缺少对于自己儿子的教导,总之儿子才华平淡无奇。终究因为自己的性格缺点被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