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水浒》研究上限
有人说,读懂了《水浒传》就读懂了人生。这是一部让人绝倒的旷世奇书。 古典文化中的哲理和智慧、汉字的精妙和意蕴,《水浒传》中俯拾皆是,就像洒满了遍地黄金: 棋逢对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说起《水浒传》,一向在国人的必读之列。但若说惊艳和「奇绝」,有一部独一无二。它好看到「让你拍大腿」,拿到手中,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这本300多年来风行天下的奇书,就是——金圣叹点评本《水浒传》。 要真正读懂《水浒传》背后深藏的人情世故、处事哲学,金圣叹点评本是不可不读的。 金圣叹,被誉为旷世奇才、开创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巅峰,以一己之力,把《水浒传》提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 史学泰斗钱穆说:“看了金圣叹的点评,觉得自己《水浒》白读了!” 国学大师胡适直言:“大怪杰,他有眼光和胆色,在批评领域中,他的地位可能无法被超越。”“金圣叹的《水浒》,是打倒一切的《水浒》。” 林语堂、周作人、梁启超等近现代大师,对金圣叹无不拜服。 用书友的话说:金圣叹点评本《水浒传》,锁死了水浒的研究上限。 后世学者、大师、豪杰的“读书之道”,无一不是从金圣叹这里得到的真传。 正如读者所说:“施耐庵乃真才子,而金圣叹教我如何读书,这么晚才读水浒真是遗憾。” 就是说,施耐庵把古典小说艺术发挥到了100分,没有读过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领悟《水浒》妙处也许不到10分之一。 一句话:此生不读金圣叹,翻烂《水浒》也枉然。 而若想领略纯正“金批本水浒”,诚挚推荐这套中华书局版《水浒传》。此书可以读一生,传家几代人。 金圣叹点评《水浒》,字字珠玑,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评人物,他用神来之笔,清晰点出108种相貌、才能、品行与人物特色,读来让你不禁拍手叫绝、啧啧称奇。 评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说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到水浒的精妙情节,他的形容更是鞭辟入里、字字见血。而且,作为点评的文字,其文采也是一绝: 评武松见潘金莲的情节安排:“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柳丝花朵,诗人心魂荡漾也。” 评血溅鸳鸯楼:“是天翻地覆之事,却只写先写一句,云忽然一个念头起,神妙之笔,非世所知。” 对于《水浒》的结构布局,金圣叹更是归纳出“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獭尾法”等几十几种巧妙笔法。 用读者的话说:读此书不只是在读水浒传,更是在看一个狂叟挑灯夜读,时而喃喃自语,时而纵声大笑,时而放下笔,啪啪击掌,叹几声妙哉妙哉。 如果你也想一尝天下第一才子的妙语连珠,绝代之才,那么,这套书实在不容错过! 金圣叹的点评,让水浒埋藏的人情世故、处事哲学,以至于用人、管理之道,都清晰浮出水面。 金圣叹点评要领,不单适用读《水浒》,更适用读《三国》《金瓶梅》等所有叙事经典。胡适、钱穆等近现代大师读天下书,也多从此有所裨益。 《水浒传》因为金圣叹,分成两类书。没有金批注的水浒,就像喝酒没有下酒菜,十分无味。有金批注的水浒,就是有酒有菜、不时绝倒的旷世奇书。 总之,无论你是想要收获处世、待人的大智慧,还是想要拥有一套“收藏价值极高”的传世佳作。这套书,都绝对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艺术珍品。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金圣叹狂放不羁,只点评了前七十回就戛然而止。另外,水浒全本一百二十回,而市面上常见版本只有一百回。 为此,诚挚推荐中华书局名家点评本《水浒》。中华书局是古籍类头牌出版社。此版为市面极少见的一百二十回全本。前七十回为金圣叹点评,后五十回为另一名家李卓吾点评,可谓一举三得。读金圣叹,读全本水浒,中华书局版就是不二选择,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收藏。 |
- 上一篇
儒学三千年: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儒学三千年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据说,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而是觉得顾维钧的精譬之语道出了孔子、懦家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也最简洁地说出了这部《中国儒学三千年》的写作旨趣。曾建构了一个新的文明体系从历史学的视角说,也反映了孔子、儒学、经典对我们民族的巨大影响力”儒的前身大约是负责礼仪典章的文化管理者,很多殷商遗民也因周朝统治者的安排,贵族的文化传统养成绝非一朝一夕。
- 下一篇
美国强大背后的真正密码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可以拿走,但是有一招你们没学会我们就不怕,那就是美国民间的创新能力、创新文化。模仿美国科技发明成果者有之;复制其“制度优越性”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和管理文化,更是遍及世界。却很少有人能看清美国奇迹的本质——清教精神。为此,特别推荐“读懂清教徒精神三书”摩根《逃离英格兰: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