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潘濂133天如何在海上生活的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01

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了,鲁滨逊在非洲的航海过程当中遭遇到了风暴,最后只身一人漂流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当中。鲁滨逊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在荒岛上坚强的活了下来。在滞留海外的28年2个月19天之后,鲁滨逊终于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故事之存在于小说故事当中。然而就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一位小伙子就在海上漂流了133天后成功靠岸。这名小伙子叫做潘濂。

1、潘濂落海经历

潘濂于1918年出生在海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走街串巷,靠收徒传艺为生的武师。1936年,父亲托好友带18岁的潘濂到香港谋生。由于从小在海边长大,所以潘濂在“坦达”号上当了学徒。3年后,已经出师的潘濂与英国船只“贝洛蒙”号签约,在船上当了一个二等侍应生。

1942年11月23日14点10分,在大西洋上执行运输任务的贝洛蒙号,突然遭到了德军U-172潜艇两枚鱼雷的袭击。由于事发突然,所以船上55名船员大部分遇难。在船只下沉的过程中,潘濂穿上了救生衣,并在船只下沉前跳船。游了两小时,潘濂才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只救生筏,并爬了上去。

2、潘濂海上求生

这是一只“井”字型救生筏,两头各有一个金属箱,像栏杆一样,将潘濂围在中间。在金属箱内,潘濂发现了140升淡水,还有罐头、巧克力、饼干、信号弹、手电筒等生活必备物资,这一发现让潘濂喜出望外。接下来,潘濂用帆布,把木筏围成一个2.5英尺宽的防护壁,并将木柱竖在甲板四角,并系上帆布,即可挡雨,又便于自由活动。

尽管金属箱中有140升淡水,但对于潘濂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在海上漂泊了数日后,不仅淡水喝光,而且连食物也所剩无几。海上缺乏淡水是最为致命的,所以每当晚上有短暂的降雨时,潘濂就会将顶棚倾斜,收集积水。他用空罐头盒,将带有咸味的积水,一罐一罐地舀进水箱里。

而在食物吃完,手电筒中的电量耗尽时,潘濂便取出里面的弹簧,做成鱼钩,利用木筏上的甲壳动物来钓鱼吃。由于这样钓到的鱼过小,所以潘濂又从救生筏上取下一枚钉子,做成一个更大的鱼钩钓大鱼。用这种鱼钩钓到的鱼,相当于之前捕捉五六十条小鱼的分量。

3、潘濂获救

有一次,一场暴风袭击了潘濂的救生筏,他的食物和淡水损失很大。为了解渴,他抓到了一只海鸟,并喝了海鸟的血。正当潘濂为此感到沾沾自喜时,血腥味却引来了鲨鱼。潘濂没有害怕,反而想办法抓到了其中一条。由于长时间没有下雨,潘濂便切开鲨鱼,喝鲨鱼血解渴,同时把鲨鱼鳍切成片,做成家乡的海南美味。

靠着这些生存经验,潘濂终于在漂泊了133天后到了接近陆地的河流出海口。接待他的是巴西渔民一家三口,他们原以为潘濂是英国人,但潘濂指着自己说:“chinese,I am chinese。”后来潘濂被送到医院,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诊治后,才在英国领事的安排下被送到英国。由于他的传奇打破了救生筏海上漂流世界纪录,所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还授予了他大英帝国勋章。

据潘濂介绍,他曾有两次逃生的机会。其中一艘货轮上的人看到了他,但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没有积极援助他。而美国海军飞机虽然空投了一个浮标在海里,但却因为这个区域被风暴袭击,他又一次失去了被救的机会。所以他才会一直在海里漂泊,直到自己靠岸。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