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那些奇葩的战争,传错兵令却反败为胜
战争一直都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在古代,其实也曾经发生过一些战争中的令人捧腹的故事,比如楚国和吴国之间,曾经因为两个采桑女之间的争吵,而引发了两国的战争,再比如,曾经有一个传令兵传错了军令,但也正是因此而大获全胜,这不得不说还是让人感觉非常奇葩的事情了。那么这些奇葩事件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中睿百科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采桑女孩吵架,引发两国大战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交界处长有一片茂密的桑树林,双方百姓纷纷来采桑养蚕。当时并没有边界线,更不需要护照,人们自然是看那棵树好就采哪棵树的桑叶。于是矛盾出现了,一个楚国小姑娘和吴国小姑娘为了争夺桑叶竟然发生争执,吴国小姑娘可能力气大些,将楚国小姑娘打伤了。楚国人非常生气,就将吴国少女杀掉了,愤怒的吴国人则更彻底, 将楚国少女一家杀害。 楚国官员知晓后并没有前去解决争端,反而直接派兵攻打吴国,于是吴楚两国开始交战。一场由少女争执引发的大战就此开始,双方各自纠集属国决战,最终以吴国攻破楚国国都,全面胜利而告终。 虽然其中掺杂着吴楚两国多年矛盾,但因争吵而引发战争,双方死伤无数,确实是有些草菅人命,难怪后人哀叹:“春秋无义战!” 2、传令官听错命令,反败为胜南北朝时期,东晋大将桓温攻打割据四川的汉国,一路上晋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被逼急的汉国决定破釜沉舟,拼死抵抗。在国王亲自上阵的带领下,汉国军队异常凶猛,桓温大意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自己的参军都被干掉。 桓温被打懵了,情急之下立刻命令全军撤退,以避锋芒。然而发懵的不光桓温一人,手下的传令官懵了,竟然把撤退的命令听成了进攻。战场之上军令如山,传令兵也不敢多问,硬着头皮传令进攻。晋国士兵们听了命令也无可奈何,只好也硬着头皮反击,没想到,汉国已经是强弩之末,面对晋军反击竟然一溃千里,汉国因此灭亡。 面对着胜利桓温一定更懵了,只是不知道传错命令的传令兵该受赏还是受罚呢? 3、我是流氓我怕谁?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面对着强大势力,小国往往只能暗自神伤,毕竟弱小是你的原罪。 据《史记》记载,楚国为了扩大地盘四处征战,挨着楚国的随国,国小兵弱,自然成了楚国攻击的首要目标。这一天楚国大军压境,随国君臣吓的魂不附体,但仍然存着最后幻想。随国派使节来到楚国军中,向楚国大将问道:“楚国乃是大国,我随国一直不忘供奉,小心伺候,从没有得罪过楚国,而今来攻打我国,这样是不是太不礼貌了?”楚国大将哈哈大笑道:“你们不是从来就认为我们楚国为蛮夷之国吗,作为蛮夷,哪里那么多道理可讲呢?自然是想打你就打你。”于是随国灭亡。 不知道该说楚国太流氓了还是随国太天真了,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楚国连欲加之罪都不想加,直接灭你,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实力,一切都是虚幻。 4、失败在即,惊慌之下,操作失误,竟然反败为胜凡尔登大会战作为一战的转折点,对于德法双方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此次战役双方投入了240多万人,持续了近十个月,然而决定战争胜败的竟然是一枚“失误”的炮弹。 此次战斗中,德国猛烈的炮火让法军吃尽了苦头,在法军炮弹所剩无几,炮兵死亡殆尽之下,法军指挥官只好拉来一批后勤人员充当炮手。一名年轻的法军士兵可能是太紧张了,竟然将宝贵的炮弹打偏了,而且偏的太过离谱。德军阵地在东北方向,炮弹却飞向了西北,法军指挥官大怒,刚要处罚这名士兵,却听炮弹飞去的方向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爆炸持续了30多分钟。 原来,这枚炮弹竟然神奇的穿过了狭窄的通风口直接进入了德军**库,引爆了所有储备**,使得德军空余万门大门却无炮弹可用。备受德军炮火折磨的法军终于迎来了“抬头”之日,法军抓准这千载难逢之机大举反攻,最终帮助法军彻底击退德军,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最终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看似荒谬的行为竟然决定了一次战役的结局,不得不哀叹,上帝没有站在德军一方,命运之神的安排不可抗拒。 |
- 上一篇
朱元璋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
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朱元璋啊也学这个赵匡胤搞了这个什么杯酒释兵权,话说这个朱元璋其实和杯酒释兵权关系不大哦,这个朱元璋是没有搞这个杯酒释兵权行为的。搞杯酒释兵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1、杯酒释兵权的酒是毒酒吗杯酒释兵权的毒酒也不说这个毒酒了,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简介你知道吗?然而赵匡胤却非常的愁苦。军阀众多的遗毒还没有解决,智囊团首席顾问——赵普给他想了个极为大胆和冒险的方法:赵匡胤以叙叙旧的名头,
- 下一篇
印度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牛粪呢
如今我们也通过很多印度的电影了解到了印度的文化习俗。所有人都沉浸在被牛粪沐浴的欢庆氛围中。2、印度人为何喜欢牛粪牛可以在印度街头随意走动。3、印度人对牛粪有多痴迷在中国人印象中,印度最有名的节日应该是象神节和洒红节(又称色彩节)。印度人最喜欢、规模最大的节日却是排灯节,因为排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以及少部分佛教徒(金刚乘)共有的节日,排灯节其实是综合性的印度节日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