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明指南针以前靠什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一件对全人类都非常重要的发明,有了指南针也方便古代百姓出远门,以免走太多冤枉路。那在发明指南者以前,人们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可能就是一些比较原始的办法了,我们都知道路是走出来的,只要走得多自然也就熟悉了方位。如果是要走比较远的路程,或者比较偏僻的路程,那就只能考先驱者一步步的摸索了,总有人要迈出第一步,来给后人创造便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规认路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在没有手机APP导航的古代,一个人要想出远门该如何不迷路呢?在交通不发达、道路非常稀少的古代,一旦迷了路,远离了乡村镇店,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有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了——那就看地图呗。没错,看地图是找到正确路径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可是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其实,除了看地图之外,古人还有其他一些寻求路径的方法。 路标 一些对道路比较熟悉的人,会为后来人设立一些道路指示标志,与今天的路牌作用一样。但古人的“路牌”却与今天有很大不同。 首先,古人会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这种指路方式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因为道路两旁都种着树,所以只要一直按照树的引导走,就不会迷路了,因此这些树木也可以视为路标的一种。《国语?周语》中曾记载:“列树以表道。”指的就是这一点。 林间小路 另外,从东汉开始,古人还堆砌一些土堆来作为路标,由于间隔相同,这些土堆还可以作为里程标志。古人管这些土堆叫做“堠”(读音hòu)。 按照这些“堠”来标记的里程数也被称为“堠程”。为了管理、养护这些“堠”以及之间的道路,当时的官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些官员,他们被称为“堠吏”,与我们今天的公路养护处差不多。 这些土堆虽然看上去很简陋,却比道路两旁的树木更加先进,因为它们具备标记路途远近的作用,可以说是简易的定位器。 馆驿、驿站 除了路标以外,在我国古代的交通要道上,通常都设有馆驿,它们也具有指路作用。这些馆舍又被称为“亭” 设立“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政府人员,比如官吏、使者和驿卒休息时使用,不但派有专人看管,还备有粮食和柴火。 此外,“亭”还有长亭和短亭的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亭”逐渐不再存储粮食和柴火,但指路的功能却一直延续了下去。比如近代国学大师李叔同所作的歌曲《送别》中就有“长亭外,古道边”的词句。 指南针 由于古代繁华区域大都集中在大江大河边上,因此古人出行,坐船是避免不了的。 在唐代,行船主要依靠天文导航,就是在夜间观察天上星座的位置和方向。但天文导航的局限性很大,通常只能靠岸边航行,或者短途航行。 从宋代开始,我国的船舶导航技术出现了一个飞跃,开始依靠指南针辅助天文进行导航,《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曾经记载:“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暝,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可见,当时的船舶在天气良好时,仍然采用天文导航的方式;在坏天气时才利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然而,上述导航方式都有很大局限性,所以要是穿越到了古代,还是要小心迷路才是。 |
- 上一篇
有哪些证据已经证明了古代有外星人
说到古代有外星人这个说法,话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都没找到什么有力的证据证明有外星人的存在,在中国古代好像还真的有关于外星人的资料记录了,尤其里面用文言文描述的现代飞行器,如里面描述秦始皇一段传奇故事。按当时秦朝是造不出这样防水的船。只是古人见了他衣服只能以有限的眼光看待而已,和秦始皇交谈的那些人有可能是外星人。他们能知道当时地球上秦始皇很伟大,
- 下一篇
二战日军士兵“松井一三”因自己的名字而引起的一场误会
59军在追击战斗中俘虏日军松井等一百三十名士兵”而这次俘获背后的59军在临沂的战绩也是实实在在的,伏击的是板垣师团辎重队和援兵:相反说明这个师团作为日军强悍,是侵犯我大好河山的日军绝对主力,另一场是59军张自忠和第三军团长庞炳勋共同创造的临沂大捷,事实上庞炳勋的第三军团麾下只有一个40军,庞炳勋即使早早投诚老蒋后必然不被信任的。庞炳勋一直在津浦线附近作战。台儿庄将面临日军两路大军的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