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比马强壮又好驾驭,古代打仗为什么不把马换成骡子?
骡子一般是由公驴和母马交配出来的产物,骡子体型比驴大,身体比马更强壮结实,而且骡子也更好驾驭,最关键的一点骡子服役年限高达20-30年,远比马服役的年限长。这样看来的话,骡子应该更加适合在古代战场上担任坐骑的职责,那为什么古人并没有把马全部换成骡子呢?可能还是因为成本太高了,而且骡子并没有生育能力,等于说骡子都只有一代,而且骡子在速度方面比马要差太远了,这也是骡子最大的缺陷。 以明朝典籍《五杂俎》记载,骡子最早起于匈奴,自战国年间起,就被中原农民逐渐引进繁殖,从此成了古代中国人生产生活乃至战争,都经常离不开的畜力。而且以宋朝人罗愿《尔雅翼》的形容说,骡子完全可以当马骑,还比马的脾气好得多。那么这么好的畜力,为什么没有取代战马的角色,打造战场上的“骡骑兵”?主要还是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骡子的力量太小。 虽然在农家干活时,骡子是绝对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战场,骡子的那点力气,明显就不够用。骡子的力气,通常只有战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战争年代里,重骑兵装备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时代的重骑兵,更是连人带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钢铁包裹。 把这样的“钢铁包裹”,加在骡子身上?恐怕还没冲锋,可怜的骡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个原因:骡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骑兵对决,决胜的关键,就是冲击速度。 而在这条上,骡子更是严重吃亏。别看骡子能连续行走二十多公里,但短距离冲刺就吃亏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战马,体型比战马小,速度更是被甩开,等于是战马已经冲起来,骡子这边还在慢悠悠跑。想要骑骡子?游山玩水观光没问题,骑着上战场,那就吃血亏了。 不过,沙场冲锋严重吃亏的骡子,却也有战马无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现代化战争里,骡子也同样“戏份”极重——后勤。 别看体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骡子的耐力与吃苦耐劳,却也远远强于马驴等牲口。一匹健壮的骡子可以一口气负重行走二十公里,多艰难崎岖的山路也不在话下。而且还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骡子的“战场地位”,一直十分稳固。 自明朝开始,拥有大量繁殖骡子技术的明朝军队,就越来越多的用骡子来运输物资。近代以来的西方战争史上,骡子更是后勤不可缺的脚力。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英国就大量向中国购买骡子,用于战场运输。 甚至在高科技的现代战争里,骡子的作用,有时依然不可替代。许多国家的山地战部队里,骡子依然常被用来运输山炮装备。不但常在现代战争里抢个镜头,还经常在军演里亮个相。如此风光,古代战争里冲锋陷阵的战马,基本享受不到了。 |
- 上一篇
盘古开天辟地的斧头是怎么来的?
说到盘古开天辟地这件事情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那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好像是用的斧子啊,其实盘古开天辟地用斧头开天辟地这个情况也是很有意思的,其实就是指的在一些朝代有的有记载盘古是用斧头开天辟地的,但是到了另外的朝代盘古就没有斧头了,这三千人中就有一位叫盘古的,也就是在孕育盘古这些人,这些灵宝其中一件就有盘古的武器,但是后人觉得斧子不应该更加有力量有震撼性吗?
- 下一篇
西方万圣节有那些习俗?
现在也有很多中国人会和西方一样过万圣节,西方万圣节的来历和习俗又有哪些呢?1.万圣节的时间和起源万圣节是每年的11月1日,然而西方的节日似乎与中国的节日不太一样,却是万圣节最热闹的时候,就像是西方的新年圣诞节一样”或许不过西方节日的人,是西方宗教当中庆祝全体的在天上的圣人们的节日,万圣节这一个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成了人们扮成各种妖魔鬼怪出现在大街上的节日,这一点的确是万圣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