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历史,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而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清朝的腐朽落后,其实,这是清朝晚期时期的社会现状,在清朝早期的时候,社会形态还是很好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政府最后改革为什么会加速自己的崩溃?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垮台于1911年,即辛亥年,从历史进入20世纪始,它就进入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倒计时。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可见于梁启超的行文:“夫孰使我百业俱失,无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腾涌,致我终岁勤劳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栗一缕之蓄积,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盗贼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这样的政府非倒不可,更何况孙中山的革命党大张声势,筹谋推翻。然而清末立宪派给它指出了一条政治改革的道路,即立宪,可以说,这是清政府唯一的图存之路。事实上,它也被逼走上了这条路,但由于它自己的蹉跎,这条路最终也断送在它自己手里。 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不同,由梁启超在理论上指导的国内立宪人士并不主张推翻满清。在同盟会排满性质的“种族革命”之外,梁启超推重的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政治革命”(梁氏是体制外人,他的语言如果转换为清政府的官方语言,就是“政治改革”)。此改革以立宪为旨归,用梁氏的话表述就是:“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从专制到立宪,可以说是20世纪任何一种专制政体的政改方向。在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各种压力下,晚清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立宪者的主张,继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后,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这不妨可以视为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开始。 那么从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在它生命的最后六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1906年:是年虽然宣布预备立宪,但立宪的预备期有多长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9月1日的“圣谕”颁下:“……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显然,这是一个没有时间表的预备立宪,其中不乏遁词,如同在玩时间游戏。当然,立宪就是分权,政府本能地不愿意,能拖一天是一天。只是那时的它无从料及历史留给它的时间只有六年了,多拖一天就是往死路上多走一天。时在日本的梁启超有过这样一个观察,他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说:“革党现在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者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下,其机稍息。及改革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不妨注意这其中的“其机稍息”和“其势益张。”当人们开始信任这个带有政改性质的预备立宪时,即使是革命一方,其势头亦不免“稍息”;当人们认为这个政治改革是虚与委蛇、皮里阳秋时(比如,只是把各部制动来动去),则革命势头必然反弹“益张”。这说明,改革可以遏制革命,改革进一步,革命退一分;但是,假改革必然招致真革命。因此,清廷唯有真正立宪而非口头立宪才能自保。 1907年:客观地说,一味指责清政府假改革也不公正,革命派的压力,立宪派的努力,这些都逼使它要调整自己的动作。继预备立宪后,1907年有两道诏书不应忽略。一是9月20日预备成立资政院的谕旨:“立**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这是朝廷政改的一大动向,按照它自己的解释,资政院即英美议院的前身。一个月后的10月19日,朝廷又下一诏:“前经降旨于京师设立资政院,以树议院基础,但各省亦应有采取舆论之所。”这个舆论之所就是省议会,但清廷将之称为谘议局:“着各省督抚均在省会速设谘议局”,“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对于这两道诏书,光绪都明言是“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慈禧虽然顽固,但也果断,决定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开设议会,应是真正的政改之措。 |
- 上一篇
关羽头上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说起来大家都明白绿帽子的含义,似乎也很少见有绿色的帽子,没有市场的东西谁会去做,头上一直都戴着一个绿色的帽子,认为真的是结义兄弟,也只不过是跟随刘备的两员大将,关羽一生最出名的战绩。2.绿帽子绿帽子是一个俗语。隐藏含义简单说就是出轨,绿帽子也是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并非在绿色帽子诞生之初就指的是这个意思,绿头巾被单独摘出来,绿头巾的含义就与现在相差无几了”绿头巾并没有那么多含义,
- 下一篇
曹操为什么要建铜雀台?和大小乔有什么关系?
曹操爱美人大家都知道,据说曹操是专门为了讨大小乔的芳心才修建铜雀台,铜雀台实际上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而铜雀台在邺下文人集团当中的地位也非常高,曹操在平定河北的袁绍之后,有一天曹操半夜看到有金光从地面而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建造此台是要收集天下美女于其中,大乔和小乔是江东乔公之女,曹操要想得到大小乔,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发生大战,结果曹操大败亏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