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古代没有摄像头靠什么抓住逃犯?画像真的有用吗?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01

其实很多案件的成功破获率并没有很高,基本上都是因为没有目击证人或者不清楚罪犯是谁。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没有摄像头,那要怎样才能抓捕到罪犯呢?在影视剧中我们一般看到的都是贴一张逃犯的画像,然后再城门口一一对照,这样虽然可行但是效率低下,而且成功率也很低。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古代到底是怎么抓捕逃犯的,其实比大家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可能几个月、半年才能破获一起案子。

古代虽然没有监控,也没有照片,但抓捕逃犯却并不一定比今天难,有时候效率反而会比今天还要高。

在古代,在抓捕逃犯前,也会在各地张贴海捕文书,这就是古代版的通缉令,多数情况下,海捕文书只有文字描述,只有少量情况下会辅助有逃犯的画像,名曰“画影图形”,当然,这个配图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毕竟古代的画像很难画的惟妙惟肖,真正起作用的是海捕文书上的详细描述,包括嫌犯的姓名、籍贯、身高、有没有胡须、脸上有没有痣等面部特征。

那么各地官府的捕快仅仅靠这些文字描述就能像大海捞针一样抓到逃犯吗?答案是能!为什么呢?

1、古代的交通。古代的交通并不像今天一样便捷,加上古代人口流动性很低,可以说一个地方不会像今天一样每天都会有新面孔出现。特别是在古代,各地都推行保甲连坐制度,遇有行踪不明的人出现在自己的村子,保里的人都有义务及时报官,否则一旦被证实此人是逃犯而保中无人检举的话,是会受到牵连的。

此外,逃亡的交通不便,但拘捕者的交通却是非常便利的,仅靠两只脚逃亡的逃犯,无论如何是跑不过官府的马匹车辆的,毕竟他们可以通过官方驿道从容的将海捕文书下达到各处关卡。西汉时期,官府在抓捕一名诅咒汉宣帝的巫女时,海捕文书甚至下到了甘肃一代的长城烽火台。

2、照身帖。古代虽然没有照片,但也是有身份证明的,也就是所谓的“照身帖”。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就在秦国境内推行了这一制度,结果到商鞅逃亡时,却因为没有这个“照身帖”而被旅店拒绝入住。此后这一制度就被后世王朝所继承,并不断发展也演变。如明朝时,商人、进京赶考的秀才出行都需要有路引,否则寸步难行。

要知道,在古代除宋朝外,所有朝代都是实行宵禁的,逃亡在外的人,如果晚上没有落脚点,很容易被巡夜的官兵抓捕。唯一的选择是走人迹罕至的山野小路,或者干脆逃入深山之中,与野兽为伍。那做个假的照身帖行不行呢?很难,古代做假照身帖可不像今天这样有成熟的黑暗产业链。

3、悬赏。上面提到,遇到行迹不明的人不举报会受到牵连,除此之外,还会有重金悬赏,这样双管齐下,自然会有人乐此不疲的去检举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在明朝时,检举逃犯,有时候甚至会被授予官职,而逃犯家中的全部财产也会奖励给举报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