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都是哪些朝代后裔建立的?
唐朝以后,全国进入到了一段为期60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不过还好这次五代十国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不像晋朝十六国那样混乱。但是仔细看看五代十国的国号会非常有意思,基本上都是过去灭亡朝代的国号,难道这些国家的建立者都是当时皇室的后裔么?其实也不全是,大部分都是为了一个名号而已。就像当年刘备那样,自己跟汉室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口号是匡扶汉室,国号也是汉。那五代的这些国家,国号又有哪些讲究呢?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很多时期都有“中国”这个称呼,但真正的国号,却是另有他名,比如咱们所熟知的,“唐”、“宋”、“明”等等,都是某一个时期咱们中国的国号。 在这么多的朝代中,有一个时期,很多人对它的国号都会有些疑惑,那就是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这段时期的五个朝代,咱们现在称呼它们时,都会在前面加上一个“后”字,比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命短不富强咱们大家都知道,但起个国号还要用别的朝代用过的,难道五代就这么肤浅没文化? 其实不然!这国号啊,命名可是都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大概能分为四种。 第一种,使用前朝曾封给新天子的职位(或者说封地)来命名。 这个很好理解,举几个例子:项羽得天下的时候,封给刘邦汉王的称号,驻守巴蜀、汉中等地,后来刘邦就建立了汉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后来他儿子曹丕登基,就成立了魏朝;再后来司马炎夺帝位,用的是他爹司马昭曾被封的晋王,因此取国号晋。 五代时的后梁之主朱温,在唐朝时就是被封为了梁王,封地是开封一带,也叫“大梁”,因此朱温就用“梁”为国号。历史上用这种方法来命国号的,算是主流。 第二种,使用自己的姓氏(或者说家族血统)来命名。 最为典型的例子,直接说五代时的:后唐之主李存瑁,他曾被唐朝封为晋王,按理说应该建国号为“晋”,但他觉得,自己姓李,大唐也姓李,自己登基了,延续的是李家的血统,应该叫“唐”!不过实质上,他的这个“唐”和李渊的“唐”,真不是一回事,毕竟,他可是沙陀人,原姓是“朱邪”,“李”只是大唐赐给他的姓。 还有后汉之主刘知远,觉得自己姓刘,便取国号为“汉”;后周之主郭威,觉得自己是西周时期的贵族虢叔之后,干脆就命国号为“周”!这攀亲的本事,也挺厉害的。 第三种,使用自己曾发迹的地方来命名。 这个和第一种有点类似,但毕竟没有封号什么什么王,所以还是有些区别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他创建宋朝时,就是因为自己曾在宋州发迹,官至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登基时便用“宋”来当国号。 第四种,按照自己的想法、信仰等来命名。 这个就有点天马行空了,没个标准,但也有些酷。比如王莽篡汉,觉得前无古人,改朝换代,是个新鲜事,一切都要新,于是命国号为“新”;李自成推翻明朝,觉得明朝气数已尽,这是天意,顺天者昌,所以命国号为“顺”; 朱元璋信仰光明,在金庸小说里,还与明教、光明顶等关系密切,所以命国号为“明”;女真族觉得金克铁,是大好,于是命名“金”;后来皇太极入主中原,觉得金人在宋朝时给汉人留下的名声太不好,而女真又为满族,满带有水,明朝的明带有“日月”,日月为火,因此,取名“清”,水克火。 整体上来看,历史中的朝代命名,都是上面这几种原则。但不管如何命名,古往今来,我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
- 上一篇
历朝和亲,为何没有匈奴公主嫁入中原?
从来没有把匈奴公主娶过来的事情,被迫采用和亲政策维护与匈奴的关系之后?仅西汉王朝就有十几名公主远嫁匈奴,那么汉朝的和亲政策真的起到了预定的作用了吗,匈奴娶了汉朝的公主之后真的不再骚扰大汉边境了吗,为什么汉朝皇帝从来都没有迎娶匈奴的公主呢?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可以分成被动和主动两个阶段?这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和亲,目的都是想用和亲的方式组织匈奴骚扰大汉边境,虽然汉朝初期与匈奴有多次和亲。
- 下一篇
古代人被狗咬怎么办?会打疫苗吗?
我们都知道现在如果被狗咬伤之后需要尽快的接种狂犬疫苗,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患上狂犬病,我们都知道狂犬病是一种不治之症,在这其中就记录有被狗咬后得狂犬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葛洪在医书中记录了有人在被狗咬后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症状。葛洪还记录了病人如果在被咬后二十天内没有犯病就基本没事了。也就是他知道了狂犬病是有潜伏期的。他发现了狗脑子中含有对抗狂犬病毒素的物质。现代科学证明了狂犬病确实有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