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选择派十几个少年和鳌拜比武来制伏鳌拜呢?
说到鳌拜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他这个人其实感觉也没有特别的坏,但是他最后也还是做了一些让康熙不得不说杀的事情,但是康熙杀他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康熙竟然不是直接拿着什么刀枪棍棒和火枪去的,而是派遣了十几个少年空手去和鳌拜比武,然后再制伏鳌拜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是什么情况呀,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康熙皇帝采用拳脚的方式扳倒鳌拜,是一种非常聪明,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康熙为了迷惑鳌拜。 之前康熙和鳌拜进行过好几轮较量:比如鳌拜把康熙的贴身侍卫倭赫一家满门抄斩;比如鳌拜处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个顶撞他,拒不执行其命令的官员;比如鳌拜处死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这三轮较量中,康熙都想把他们保下来,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同时,鳌拜之所以康熙死磕,绝不手软,就是想让康熙知难而退。想让康熙成为第二个顺治,一切都听他的摆布。而康熙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找了一批小伙子玩摔跤的游戏。这也让鳌拜认为,康熙是软了,是灰心丧气了,是贪图享乐了。这是鳌拜最愿意看到的,也是他要大力鼓励的。所以,康熙用拳脚,而不是调动军队,一点儿也不会引起鳌拜的警惕。 第二,鳌拜无大错。 其实,鳌拜只是专权。什么叫“专权”?就是本该四大辅臣共同讨论决定的事情,鳌拜不想拿出来讨论,想一个人说了算。甚至康熙亲政以后,本来该康熙决定的事情,鳌拜也要他一个人说了算。上面咱们讲过的,鳌拜为了排除异己,处死了不少人。那么,这些人该不该被处死了?比如鳌拜处死苏克萨哈的24条罪证,究竟是哪24条罪证?历史上并没有一个 确切的记载。但是,如果苏克萨哈真的没罪,鳌拜想处死他,也不容易,毕竟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呢。所以我认为,苏克萨哈实际上是有罪的,只不过可能罪没有那么大,鳌拜夸大了罢了。我注意到《清史稿》里面的一句话:“八年,鳌拜败,诏以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此皆鳌拜挟仇所致。”显然,连康熙自己也认为,苏克萨哈是有罪的。再说了,处死苏克萨哈等人,康熙是同意的。如果说鳌拜有错,那么康熙也是有错的。 因为鳌拜自身没有大错,因此,想通过寻找鳌拜的错,用法律来制裁鳌拜,就并不容易。所以采用格斗抓捕的办法,抓到以后再定他的罪,是最简洁不过的。 第三,康熙不愿意扩大打击面。 康熙抓住鳌拜以后,《清史稿》记载:“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也就是说,康亲王杰书等人列举了鳌拜的三十条大罪,鳌拜该处死并抄家。但是最后康熙认为:“(鳌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其实康熙是觉得问心有愧,不好处死鳌拜而已。 最能证明康熙觉得问心有愧的,是在康熙52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也就是说,康熙让鳌拜的子孙承袭他的爵位。康熙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赎罪的意思呢? 康熙既然觉得有愧于鳌拜,不愿意扩大打击面,当然也就不会动用军队,不会用什么刀枪火器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
- 上一篇
洪秀全如果听取洋人白聚文的话,太平天国最后会不会赢?
帮助清廷抗拒太平天国运动。他没有华尔那种与清廷官僚拉拢的手段,刚一开始就和会同管带洋枪队的道员杨坊处得不是很好,当时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对他也不是很喜欢。后来李鸿章请求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推荐一个英国军官担任洋枪队管带的军事秘书,清廷认为此事是一省巡抚在职权范围内所作出的决定,于是只同意将此问题发回上海再做处理。随后又将洋枪队交给了英国人戈登负责。同时也想到太平军中去追求他那年少时的梦想。
- 下一篇
烧香习俗为什么不能两短一长?烧香烧几炷最佳?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烧香。说到烧香大家就一定会想到烧香拜佛了,当时的人们就知道烧一些植物来达到辟邪的作用,烧香一般烧几炷最好呢?古人们的烧香很多的都是为了供奉神灵的。于是慢慢的演变成为了烧香。烧香一般都是祭祀活动才会用到。焚烧成灰后来祈祷仙灵,到了后来便演变成了烧香了,都是利用烧香来敬佛了。烧香不仅仅是在祭祀的时候,一般在大年初一人们都会烧香,利用烧香来祭祀来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