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萧何能够排到汉初第一功臣?他有什么功劳?
如果要说“汉初三杰”,一定很多人都能够立即把他们的名字说出来,的确,这三个人是西汉开国功臣里面最为人所熟知的三个人,而且按照名气来看,张良、韩信的名气似乎比萧何还要高一些,可是在刘邦眼里,他手下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萧何。那么,为什么萧何能够成为功臣之首?萧何对汉朝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在分封功臣的时候,他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从这里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来,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排在功臣之首,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那么,萧何到底有哪些功劳呢? 其一,开国之功。在刘邦起兵过程中,萧何是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秦国灭亡以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对峙局面。刘邦命令萧何留守关中。萧何收敛赋税,镇抚百姓,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源源不断地前方前线输送充足的粮饷和壮丁,使百姓爱戴刘邦,不肯为项羽出力,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为刘邦建立起稳固的后方基地。刘邦对于萧何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他在向众将解释为什么将萧何列为功臣第一时说:“各位将领的功劳是猎取野兽,功同狗等;而萧何是指示兽踪,功同人等。” 其二,定策之功。萧何还没有跟随刘邦起兵时,就通晓法令,担任秦沛令“主使掾”。刘邦称沛公后,任命萧何为主丞,料理日常政务、军务。攻占咸阳后,他劝刘邦不要满足于当前的胜利,应当安抚民心,制定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在楚汉战争和建立西汉以后,他重新整顿秦朝的旧法条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赋税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治事方针一无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的成规。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 其三,荐贤之功。韩信投奔刘邦以后,刘邦只派他当了一名管军粮的小官。萧何发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后,向刘邦大力举荐,但刘邦仍旧没有重用他。韩信失望之下,逃离汉营,另找出路。萧何听到消息后,骑上快马连夜追赶,把韩信追了回来。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下,韩信被为大将军。 韩信没有令刘邦失望,也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他率领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最后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中国历史上识才荐贤的典型事例。 其四,护书之功。秦始皇颁布焚书令后,民间的前代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书籍被烧成灰烬,咸阳就成了收藏和保存图书资料的惟一场所。刘邦的义军攻入咸阳后,许多将领忙着抢占府库良马,瓜分金银美女,就连刘邦本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头扎进宫中,贪恋着金玉、狗马、美女而舍不得离开。唯独萧何对金帛财物毫不动心,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第等衙门府第,收取律令、图书、文献档案,细心地保藏起来。 在随后爆发的楚汉战争及刘邦初创帝业的艰难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迅速采取措施占领要塞、镇抚百姓,全赖萧何这一及时收藏图书、档案之功。西汉建立后,萧何制定汉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而成的。如果没有萧何的救护图书,就不可能制定出那么完整的汉律来。也同样是由于萧何的护书之功,才保存了大量先秦文化典藉,才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续。 可惜的是,萧何的护书之功一直淹没在其他三大功劳里而很少有人提及,即使谈起也大多从萧何为官廉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而忽视了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贡献。如果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萧何的护书之功应该算是最大的功劳,列为四功之首。 |
- 上一篇
古人有没有暑假?古代官员夏天的时候也有暑假
也许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个老师的职业。只想放假。这时候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古代放假制度是怎么样的?其实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不同的休假准则,说起放假我们所能参考到的主体一般都是官员,在明朝各个皇帝手下的放假制度也有不同,例假换到现在说法就是双休日,只要谁家父母亲人生病就破例给假期回去照料。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官员的假期终于正规化了,不过这个放假表针对的官员并不多,
- 下一篇
古代官员想要见皇帝需要过几道关卡?有哪些安检机制?
当了皇帝也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几乎各朝各代的皇帝都会专门成立一个组织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一位大臣想要见皇帝是有很多关卡的,有哪些严格的安检机制用来保护皇帝呢?古代皇帝万人之上,正因如此怎样保护皇帝成了每个朝代的头号事情。当然每个朝代对于保护皇帝有着不同的做法,保护皇帝也更加严密和周到,在明朝还曾引入秘密警察的制度,保护皇帝,这些保护皇帝的人员更是进过层层选拔,在古代想要横冲直撞的接近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