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从胯下钻过去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韩信曾经遭受胯下之辱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明明能够打得过那个羞辱他的人,却选择了从他的胯下钻过去,这样的事情,想必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可是韩信做得到,忍了这一时的屈辱,却成就了他的后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事情也是一个耻辱,韩信在受到挑衅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他跪在地上钻过去的死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他受“胯下之辱”的时候,历史上虽然没有记下具体时间,不过大约应该是十几岁或者二十来岁的时候。 因为那淮阴屠夫在侮辱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若虽长大”,就是说韩信已经长得很高大,显然是成年了。施舍饭给他吃的漂母也说了一句“大丈夫不能自食”,漂母把他称为“大丈夫”,显然说明他已经成年。 如果他是二十来岁,那恰好是秦始皇死掉胡亥继位的前后(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这个时间段,拿陈胜的话来说:“天下苦秦久矣。”也就是说,有识之士都知道秦朝进入了最后的疯狂时期,有人“揭竿起义”,那几乎是一定的。只是看这个“揭竿起义”在哪一个点爆发。 我为什么说大家都在等待着“揭竿起义”呢?我们从陈胜吴广一呼百应就可以看出,其实很多人早就已经做好了造反的准备,等在那里了。 韩信读了一肚皮的书(至少读了一肚皮的兵书),他对当时的天下大势是很清楚的,知道大家都在准备造反。不过,韩信这个人,他可能一直对承头当老大兴趣不浓,他只想功成名就,封侯当王。 我为什么说韩信当老大的心思不强烈呢?有两点证明:一是韩信在后来手握重兵的情况下,却并不自己做大,而是去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也就是说,他在最好的机会上都没有做大,可见他从来没想做大。二是他对待淮阴屠夫那帮泼皮的态度。如果他想做大,他就应该把那帮泼皮团结在他周围,就像刘邦当年团结了一帮泼皮一样。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和他们保持距离,可见,他始终没有做老大的心思。 韩信没想过做老大,那他想做什么呢?就是找一个明主来赏识自己。韩信其实一直在找明主,去投奔项羽,项羽不赏识他,又去投奔刘邦。刘邦不赏识他,他又想走。(连我们都为他着急,难道他不可以自己扯起部队干事吗?) 要找到明主赏识,自然要做一些特别的扯眼球的事情。情愿乞食不干事却佩一把宝剑,就是扯眼球的事情,而从淮阴屠夫胯下钻过去,更是一件扯眼球的事情。试想,一个长得高大英武,身佩宝剑的人,居然从别人胯下钻过去,还不扯眼球吗? 扯眼球会产生两种效果,在一般没见识的人看来,这个孔武有力的人是胆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但在有见识的人看来,这个人非同凡响。 为什么说他非同凡响呢?因为他能“忍”,是绝对的“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黄石公为什么要反复羞辱张良,才把兵书传授于他,就是看他有没有能“忍”的功夫。所以,这个“忍”字非常重要。 “忍”不是一直忍,是“小忍”,不为小事生气,把命留着干大事,“小不忍则乱大谋”。有识之士,当然明白韩信是在“小忍”,当然会欣赏他。 所以,韩信就这么钻过去了。 |
- 上一篇
韩信曾经经历过什么?韩信的人生很悲惨
就来看看韩信早年的阅历吧。韩信母亲死后,但是韩信从埋本人母亲这件事中,就看出韩信不是个普通人,事先的亭长见韩信有些非凡气质,亭长老婆则间接通知他没有他的饭,韩信当然明白了她的意思,毕竟韩信真的就是吃了白食。韩信赌气跑了当前,韩信那时分无亲无靠的,韩信事先要么杀了屠户被砍头,如今大局部人能够都没有韩信那麼惨。韩信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家都晓得韩信是被项羽赶出楚军的,韩信听闻项羽是事先俊杰,
- 下一篇
古人为什么要跪坐?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历史缘由?
中国古人实行跪坐也应该是这样的吧,也经常看到跪坐的场景。古人这么一直跪坐腿不会麻吗?要知道我们现在跪一会腿就会酸麻难耐的。所以跪坐这个姿势也显示非常正式庄重,比如待客、会见长者等都会采用跪坐的姿势以示重视。而跪坐就没这个担心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更少有人知道孔子说这话就是因为对方跪坐的姿势不端正,结果孔子进门后看到原壤跪坐的时候两腿分开。对礼仪非常看重古人是很在意对方的坐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