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到底是治的什么水?
说到大禹治水很多网友都在说这个人的故事反正是听说过的,但是大禹治水到底是治理的什么水呢?这个水非常的可怕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看看大禹到底是治的什么水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想必人人都是知道的。相传在尧舜时期,洪水泛滥,老百姓迫于水患,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哪有水就堵哪,终不能根治水患,结果被尧流放(阴谋论者称鲧因与舜争帝位而被迫害)。作为鲧的儿子,大禹被委任为下一位治水人,他改进了鲧治水的策略,采用“疏”的方法,给洪水分流,水患被彻底消灭。 有看过中国地图的朋友,细心的话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没有哪条河流着流着忽然就没有了,而是小河汇聚成大河,大河汇聚成再大的河,再大的河汇聚成更大的河,更大的河最终流向大海。这都是大禹治水的结果啊!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不仅仅是治水,还开山修路,将整个国家分为九州。据《禹贡》记载,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将阻挡人们通行的九条山脉都伐木修路,将洪水泛滥的九条河流都疏通至海,将不能流向大海的九条湖泽都修筑堤坝,从此东临大海,西至沙漠,北方、南方达到外族,四海之内皆能通行,天下因此大治。 不过上面那些话都是泛泛而谈,具体怎么治理的,请看下面——大禹治黄河。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禹贡》 就这简简单单几十个字,信息量老大了,是传说、成语的密集出没地。“导河积石”,意思是大禹治理黄河的源头在积石山,这是个很有名的地方,传说女娲在这里补天。天漏了以后,女娲在此处炼石补天,没用完的石头堆在一起,变成一座高山,所以此处叫做积石山。“至于龙门”,是说大禹又到了龙门山,这座大山挡住了河水的去路,大禹就将其劈开,后来又传说能跳过此山口的鲤鱼都会变成龙,这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华阴就是华山之阴,在传统阴阳理论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华阴即是华山之北。厎柱是座山名,又叫砥柱山,它也挡住了河水的去路,这回大禹没有劈开它,而是在两侧迂回前行,结果这座大山就像根柱子一样杵在黄河中间,称为“中流砥柱”。 “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津是渡口的意思,孟为地名,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孟津,过了孟津,黄河继续东流与洛水汇合,然后到达大伾山,再往后的黄河就跟现在不大一样了,开始往北走了,与洚水汇合后,继续往北,在末端分为九条支流,最后又合成一支流入大海,此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光治理这一条河,大禹就得从我国的最西端走到最东端,何况要治理九条呢?再何况那个时候的路还得现开、山还得现劈呢?大禹治水的难度可想而知的了,它给百姓带来的好处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谈起大禹治水,后代人无不交口称赞,代代传颂。 |
- 上一篇
中国古代传国玉玺上面写的什么字,是什么意思?
说到传国玉玺这个东西在中国的古代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好像在什么争权夺势的时候没有这个东西不行啊,这个传国玉玺上面好像有字,从秦朝开始才有玉玺,楚人卞和在荆山看见凤凰在青石上休息。于是卞和就将青石献给楚厉王,经过玉工辩证为石头,卞和被判欺君之罪,到了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结果还是被认为是石头,卞和抱着玉在荆山脚下痛哭,于是文王便派人来拿青石,于是经过玉工的雕琢成璧,
- 下一篇
荀彧为什么要自杀?
曹操之所以能替代董卓的位置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荀彧给出的策略。不过荀彧帮助曹操内心是经常纠结矛盾的,但是他也知道曹操迟早有一天要自立为王,荀彧还是在曹操的逼迫下自杀了。荀彧的儿子荀顗最后却帮助司马家灭了曹魏成立晋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能证明荀彧没有谋略,而荀彧在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之后才选择了自杀。其实就是曹操告诉荀彧你在我这里已经没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