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遗言真实含义是什么?
刘备的一番遗言把诸葛亮和刘禅都给吓到了,诸葛亮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对自己说可以替代刘禅站上皇位的话,刘禅听后也明白就算自己继任权利也不再自己手上。不过刘备这番用意到底是认真的,但是在试探诸葛亮呢?刘备应该也明白当时蜀国的处境已经非常艰难,如果诸葛亮不能把国事处理好很有可能面临亡国,把这一切交给刘禅显然是不放心的。 ![]() 在三国时代,刘备的两位结义兄弟接连惨遭东吴的毒手,刘备为了给他们报仇,执意出兵伐吴,后来兵败如山倒,刘备也随着关羽、张飞去了,在此之前,刘备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刘禅,这次有了白帝托孤这场精心准备的闹剧。 ![]() 要说刘备最信任谁?肯定是诸葛亮,但是刘备最防备的也恰恰是诸葛亮,虽然他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但是谁又能预料,这三顾之情,会不会随着刘备的离去而消失殆尽。当时的蜀国,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中,万一其有不忠之心的话,年幼的刘禅,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 虽然这些都是刘备的猜测,而且诸葛亮肯定也不会这样做,但是刘备就是这么想了,所以白帝托孤就是针对诸葛亮的一个陷阱,如果诸葛亮念及旧情,自然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但是如果诸葛亮真的有不臣之心的话,诸葛亮肯定会在刘备离世之前被斩杀。 ![]() 对于这一切,诸葛亮自然心知肚明的,在他到底白帝城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那股肃杀之气了。刘备病榻前,君臣二人相对而泣,屋子里边,是君臣之间的话别至语,屋外,却是整整一队的刀斧手严阵以待,只等刘备一声令下,要将诸葛亮斩于此地。 ![]() 刘备所担心的事情最终没有发生但是他们二人之间的三顾之情,也就此而终了,在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名义上是怕对不起先帝的遗嘱实际上,却是诸葛亮的无奈,刘禅并非明主,诸葛亮虽然辅佐他但是却有心无力,在其几次出事北伐中,有数次是被刘禅给紧急叫回的,其中有一次竟然是刘禅听信谗言,说诸葛亮有拥兵自立之心,可是刘禅也不想想,如果诸葛亮真的想要称王的话,他这个蜀王,连继位都是做梦。 ![]() 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就是被三顾之情给毁了,本来,即使是他不想做刘禅的谋臣,大可以辞官而去,相信蜀国没有一个将领会拦他,可是,就因为三顾的恩情诸葛亮想走都走不了,只能呆在那里给刘备卖一辈子的命。实际上,刘备并非明主,诸葛亮遇上他可以说是人生的不幸了。白帝托孤,其实就是一场刘备对诸葛亮的试探与震慑,相信刘备安排的不止是那一队刀斧手,如果诸葛亮在后来有反心,肯定会有更多的“刀斧手”等着他。 |
- 上一篇
古代大科学家沈括不为人知的一面
沈括就有大用处,可以说随便用上哪项沈氏专利都可能改变历史,或许沈括都未必看得上自己一肚子的科学,在东坡居士面前实在拿不出手,这大概也是沈括后来告发苏轼的原因之一,沈括和苏轼的庙堂地位就可能倒过来,从政治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角度论证了王安石新法之荒谬之祸国,悍妻培养出的科学达人苏轼是个胖子,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沈括拿到的苏诗,后来搞苏轼最起劲的李定等人,
- 下一篇
赵云死后谁最伤心?诸葛亮为何表现冷血
不过因为之前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会有些看不惯他的人故意刁难赵云,好在诸葛亮和赵云关系非常的好。难道之前诸葛亮都是表面和赵云关系要好么?其实诸葛亮心里早有准备,赵云参与了诸葛亮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宣称从斜谷道出兵,由赵云和邓芝做为疑兵,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自从刘备大举兴兵伐吴败亡在白帝城之后,蜀国几乎没有厉害的上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