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是为什么?
很多人不理解曹操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汉献帝赶下来自己称王,可能当时曹操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而且自己的权利已经相当于是皇帝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原本汉献帝就是董卓扶植起来的,所以注定了天生就是被挟持的命。如果当时曹操狠心一点,的确可以自己称帝,不过现在回头看看似乎也不重要了。 ![]() 曹操为什么要把三个女儿就嫁给汉献帝?普遍的认为,曹操这样做,一是这样可以成为汉献帝的岳父,“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二是可以监督汉献帝的一举一动,避免汉献帝做出不利于曹操自己的行为;三是因为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汉献帝便不可能再提出纳妃的要求,这样就不会再有人在汉献帝身边出谋划策害曹操了。 虽然三个理由很充分,但是有一个问题站不住脚,就是曹操把女儿当填充物,当间谍,难道就没有考虑过女儿的幸福吗? 其实,曹操这人,绝对不是不考虑子女幸福的。 ![]() 曹操对子女很最关心的,他对子女的教育从来不含糊。教育过程我们且不用多说了,我们只看结果。他的儿子中,杰出青年特别多。比如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的曹丕,文采斐然的曹植,武艺超群的曹彰,还有那个一直活在教科书上的神童曹冲。总之,他的儿子们个顶个都是人中之龙,随便挑一个也是接班人最佳人选。 而三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刘备的儿子刘禅,那是出了名的没本事(虽然后世有不少人为他翻案,却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刘备的其他儿子,甚至比刘禅还不如。所以虽然刘禅不行,刘备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了他,这也可证明刘备的其他儿子确实更不行。孙权则更不用说了,吴国败弱,最开始就出在孙权儿子们争夺皇位上。其他袁绍、刘表这些人的儿子,都没一个出色的。由此也可见,曹操对子女的教育,在三国大佬中,是最成功的。 曹操既然那么关心儿子,他也绝对不会不考虑女儿的幸福,他考虑女儿的什么幸福呢? 我的感觉是,在曹操看来,皇位一直在汉献帝那一脉上延续,曹操也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曹操一生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他已经完全具备了篡位的条件。他就是没有篡夺汉献帝之位。这说明,他篡位的念头根本就不强烈。 二是汉献帝曾三次阻止刺杀曹操。要是换上别人,早就把汉献帝给干掉了,但是,曹操一直没有这样做。这说明,曹操一直顾及君臣之礼。 三是曹操去世后,曹丕想篡位,多次去曹节那里拿玉玺。但是曹节一直不给他。最后曹节实在守不住了,才把玉玺摔在地上,对着曹丕哭骂道:“天不祚尔。”意思是说,你这样的人,老天一定会报应你的。曹节这样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曹操从来没给曹节说过,他去世后,将要由曹丕来“禅让”得位的话。他对曹节说的,肯定只能是让曹节当个好皇后,尽心尽力辅佐汉献帝。 如果皇位一直在汉献帝手里,将来也是由曹操的外孙来继承。不管怎么说,都有他曹操的血脉。这样一种情况,我感觉曹操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不过曹丕不这么想,他当了魏王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当皇帝。他一当皇帝,刘备、孙权坐不住了,也当皇帝。这样,三国就形成了。 |
- 上一篇
司马懿攻打辽东导致高句丽崛起?
司马懿最后掌权成功后,不过因为司马懿攻打辽东,晋国在进入到八王之乱后彻底对周边失去统治力,但曹操还是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因此一生都没有重用司马懿,曹睿不得不重新启用司马懿,然而曹爽却一味的打压司马懿,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一举铲除曹爽,成功夺得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曹魏大权尽数落入司马氏手中。在司马懿掌控曹魏大权后,此时公孙渊在辽东建立燕国,司马懿对辽东进行大肆屠杀,而此时和辽东相邻的高句丽则趁势崛起,
- 下一篇
关羽败走麦城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备没能及时出兵营救是不是和消息知道的太晚有关呢?因为当时魏军和吴军是不会给刘备营救的时间的,此时后方基地荆州又被东吴孙权占领。关羽本想率领夺回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发兵救援呢,他们认为刘备、诸葛亮不发兵救援关羽,故诸葛亮不惜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那么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发救兵呢,我们必须从关羽北伐的目的说起?曹操占领襄阳、章陵以及南郡的北部,此时刘备已经占领的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