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只防不攻是怕诸葛亮么?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02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是和司马懿首次交手,这场战役中诸葛亮斩杀了曹魏大将张郃,但是没有对魏军造成什么实际性的打击。之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活生生被司马懿用拖延战术给拖死,看上去有点憋屈。不过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为什么只防不攻呢?实际上司马懿采取了一个最稳妥的方法,因为蜀军才是进攻者,防守能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且当时的司马懿内心还是十分忌惮诸葛亮的,生怕主动出击遇上埋伏。

自第五次北伐之战开始,诸葛亮接连受挫,不但北原、阳燧的突袭战被曹魏雍州刺史郭淮识破,北伐大军也被司马懿牢牢地牵制在五丈原一线。直到此时,诸葛亮终于意识到固守五丈原这一战术安排的巨大失误,于是下令大军一部向东运动,占领距离五丈原以东仅十里的武功水地区,威胁曹魏重镇——武功。这也是开战之处司马懿最为担心的诸葛亮进攻方向。

不过,经过北原和阳燧之战,司马懿已将主力集中在五丈原的东北、西三面。尤其在东面的武功山一线集结重兵,随时准备诸葛亮发动的袭击。到了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六月中旬,诸葛亮派遣虎步监孟琰率部占据武功水东岸,企图攻占马冢山。不料,司马懿早有防范,利用马冢山险峻的地势与孟琰展开拉锯战。一连数日,孟琰始终无法突破魏军的防御。

同月二十日,司马懿利用武功河水暴涨之际出动一万骑兵向孟琰的军营发动猛攻,企图将孟琰所部全歼在东岸。诸葛亮立即下令孟琰进行抵抗,命士卒用“元弩”对敌军骑兵猛烈设计。同时命人赶造竹桥,为东岸大军提供支援。孟琰得令后率部拼命拦住司马懿精锐骑兵的反复冲击,力保军营不失。司马懿发现进攻未遂,竹桥即将完工,歼灭孟琰的计划无法实现,也只好收兵退回,命一部坚守马冢山,拦住诸葛亮大军东进的路线。至此,魏蜀双方的数十万兵力云集五丈原地区。

此时,诸葛亮做出了一项决策《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简而言之,诸葛亮在渭水一带开始屯田。至于诸葛亮屯田的目的,其本传中交代的很含糊:“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意思是说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不过,这个举措非常奇怪,渭水一带曹魏大军云集,且不说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谷物收获也非一朝一夕之时。
摘自: www.ws46.com

那么,前线屯田究竟是什么意图呢?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连诸葛亮自己都对此次北伐失去信心,只好拉开一副长期驻扎五丈原的态势。其实这种姿态并非做给司马懿看的。因为司马懿大军在国境内作战,粮草供应和兵员补充比诸葛亮要容易的多。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向前线的蜀汉将士表态不胜不归的决心,二来也是为了掩饰自己此次北伐的窘境。如果不是数月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这场战争真不知道他会如何收场,将士们辛苦了几个月的农田又该如何处理。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