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郭嘉的死才是曹操最大损失?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02

郭嘉英年早逝,也是让曹操心痛不已,这样一位鬼才的离去算是曹操最大的损失了。要不是魏国人才多,换成吴国或者蜀国估计真个国家都危险了,毕竟在三国时代对于人才的争夺才是最激烈的,而且往往一个人就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过郭嘉和司马懿的关系也很微妙,郭嘉说看不透司马懿本想会会司马懿只不过没这个机会了。

近日,电视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之中,前11集郭嘉一直没露面,12集尾才登场,而对这个人物前期的铺垫已经非常到位了,简直就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虽然郭嘉才刚出场,但是令人瑟瑟发抖的人设已算是立住了,神乎其神,还从不犯错,进城不到一天就打乱伏寿等人布置很久的计划,好像真是有点被神化了。

但其实,《三国机密》并没有神化郭嘉,在真正的历史之中,郭嘉就是这么厉害,甚至更厉害。如果他能晚死两年,得以在赤壁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早就统一天下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十余万荆州水师损失殆尽,曹操只得狼狈杀回江陵,却发现剩下的兵马,病的病,弱的弱,伤的伤,颓的颓,守城或可,进取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曹操只得借酒浇愁,连声哭叹:“郭奉孝若在,必能料敌机先,不使孤至此。”曹操这一叹,让在座的贾诩、程昱、荀攸等谋士都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劝慰。

在军事行动中,战略远比战术重要,特别是在乱世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一个军事集团之中,除最高领袖决策人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战略参谋。比如秦昭襄王的战略参谋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战略谋划,奠定大秦帝国统一之基石;又如汉高祖之战略参谋韩信,提出“汉中对策”,助刘邦先入关中再争天下,五年楚汉相争便造汉室四百年江山;再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同样也是一个战略参谋,他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为光武中兴之业建立不朽功勋。而刘备在得到战略参谋诸葛亮之前,也都是四处碰壁无所适从,直到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刘备的事业才有转机;同样孙权就是有了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时局论”,才得与曹操刘备争雄天下,否则靠张昭那帮文士如何成事?

而曹操最重要的战略参谋是谁呢?

正是郭嘉无疑。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名将,曹操的军事理论与战术指挥能力强于其战略能力,这就需要他的谋士集团帮他补强。而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荀攸、程昱长于战术,只有荀彧、郭嘉是战略高手,而荀彧的才能又偏行政,真正能帮助曹操解决“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的,只有郭嘉。

公元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又遭袁绍写信羞辱,正是郭嘉在此关键时刻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曹操先讨吕布,并派钟繇稳定关中,再跟袁绍决战,必胜!

公元198年,曹操征吕布,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士兵疲敝,曹操准备放弃,又是郭嘉力劝曹操急攻,奠定胜局。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刘备突然反叛,曹操欲自讨之,诸将极力劝阻,又是郭嘉力挺曹操回师,将刘备打跑,为曹操避免了两面受敌的窘境。。

公元203年,袁绍死后,二子反目,郭嘉又提出“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的战略规划,让曹操悠着点儿不用急于进攻,从而轻而易举地分别击破了二袁。还有之后的征乌桓,也是郭嘉帮助曹操下的决策,虽然有些冒险,但终究是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了。

总之,曹操做事,杀伐决断,但失之性急,所以就需要郭嘉这样的深受信任、心细如尘、临敌制变的超级智囊给他提供鞭辟入里而丝丝入扣之全盘战略计划,并在黄盖诈降、风向变化等细微末节上为曹操进行风险管控,这些都是曹操其他谋士做不到的。

有人说,曹操不是还有毒士贾诩吗?确实,贾诩在曹操顺江东下之前,是有劝过曹操,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之安土乐业,则可不兴师动众,即江东稽服亦。”但贾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在这乱世之中,谁还相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鬼话,所以就连后世史家裴松之也说:“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遂、马超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

当此之时,若换做郭嘉在曹操身边,必会详细分析各方局势,设身处地为曹操算清楚攻打孙刘的各种利与弊,助曹操完美决策。即便拿不下孙刘,也绝不会有赤壁大败。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诩参谋水平不行,毕竟这老鬼头天生就是如此,世故圆滑,明哲保身,故谋事不能尽言,常常闪烁其词,毕竟他不是曹操嫡系,非如此也不能身处高位而安享富贵到八十岁了。

可郭嘉不一样,他在智谋上虽然不一定比贾诩高多少,但他年轻敢为,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勇于任事。史书上说他“每月大义,发言盈庭“,无所不言,十分自信,这样的战略参谋对决策者才是帮助最大的。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术谋士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初官渡之战,程昱力劝曹操不要分兵守兖州,为曹操节省了宝贵的兵力;而荀攸更是献计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大挫袁军锐气;荀彧也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多次为曹操分析局势、加油打气。然而到了赤壁之战,曹军大多数谋士突然就跟失踪了一般,不献一策,结果让曹老板以自己一人之头脑,对抗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之超强决策团队,曹操也就理所当然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赤壁之战,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曹操哭郭嘉,其本意就是间接地批评周围的谋臣们,你们在关键时刻为什么不能像郭奉孝那样给孤出谋献策呢?

看来,曹操为人,还是情商颇高的,他通过哭念郭嘉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大家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教训,并给大家留了面子,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最后说一下曹操这强大的谋士团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如此不给力呢?

其一,赤壁与曹操以往的战争不同,是水战,而荀攸程昱这些北方战术参谋对水战不了解,又因年纪大了不愿学习,所以固步自封,从此渐渐淡出了曹魏的历史舞台。

其二,曹操统一北方后威权渐大,侵浸皇权,荀氏叔侄乃与曹操政见不合,双方已现裂痕;程昱又性情刚烈,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还被诬告谋反,虽然有曹操护着他不曾被害,但他已心灰意冷,在赤壁之战前夕便上交兵权,不太管事儿了;贾诩的情况则前文已述。事实上,就算这些谋士尽力尽力,但他们已年老体衰,魄力减退,与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年富力强、干劲十足的天纵英才还是没得比啊!

看来,值此世代轮替之时,曹操的顶级人才库,已开始落后于他的对手。

其实曹操后来也打过周瑜的主意,特意派名士蒋干前去游说,可惜周瑜不从;并且也曾拉拢过太史慈,亲自写信给他,并于信件中暗夹中药“当归”,以为暗示,但太史慈也没理会。到最后,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几个他太不喜欢的人出来给自己谋事。

一个,就是河内司马氏的优秀后辈,小乌龟司马懿。要不是曹操真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他。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

一个,就是汉宗室成员,光武帝刘秀子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其实以为个人意见,小刘也可当得上“算无遗策”四个字,其才能恐仅在郭嘉之下,而且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活得长,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只可惜他身世不好,与刘协刘备刘表一家的,是汉朝宗室出身,雄主如曹操,尚能勉强“授晔以心腹之任”;心胸狭窄如曹丕者,就难以重用他了,每每不从其策。到了明帝时期,总算一度颇有熬出头来的希望(“晔事明皇帝,又大见亲重”),可惜最终还是被小人构陷,“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