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弟弟孙权却不给儿子?
历代君王想要找继承人一般都是给自己的儿子,就算没儿子也会想办法弄一个过来,基本上是不会传外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但是孙策却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孙策这么开明么?其实当时孙策也是没有其他办法,孩子还太小,而江东人士也不服孙策,所以旷达开朗的孙权就成了好的继承者。 当时的情况,如果是我,我也传位给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己虽然打下了一小片江山,但是这江山并不稳固,稍不小心就会功败身死。 孙策带兵入江东,被江东世家大族、士大夫等认为是入侵,将孙策视为乱臣贼子!对孙策的入侵,江东居民做出了强烈反抗。孙策带兵大开杀戒,尽诛江东英豪!攻下江东之后。孙策得罪了江东世家大族和当地平民! 当得知孙策被杀死的消息后,南方少数民族纷纷反叛,不听从于幼主孙权。而世家大族们也都不听命于孙权政府。《三国志·孙策传》中对孙策江东基业的评价是“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磬石之固。”意思是说孙策的基业不是一个积德而成的基业,政权是相当不稳固的。 孙策在临终前,也意识到自己杀戮会带来严重恶果!于是,做出两个决策,一是在众兄弟中选择了孙权做继承人,因为孙权最不像自己,不擅杀戮:孙策言:论杀伐征战你不如我,论得人心,宝江东我不如你!第二个决策便是托孤于张昭,《三国志·张昭传》中记载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意思是:如果孙权抵挡不住的话,请先生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还是不能抵挡反叛者,就缓慢回撤,撤回江西去! 第二,儿子太小,在当时的局面下难以守住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 孙策死时才26岁,他的儿子当时估计最多不超过6岁吧。这样一个小孩,即使能耐再大,估计也无法镇住场子。由上文可见,当时的局势是多么危险。孙策不传位给儿子,应该也是为了保护他们孤儿寡母免受屠戮吧! 第三,弟弟有威望,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跟哥哥没有闹出什么隔阂,可能兄弟间关系还比较好。 孙权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参与孙策军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后又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初,孙权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收得了庐江、豫章二郡。 因此孙权是危难之际最佳接班人。 来源: www.ws46.com |
- 上一篇
魏国能灭吴蜀最大原因是什么?只怪诸葛亮孙权后继无人
魏国、吴国和蜀国三国鼎立的,但是最后也逃脱不了被魏国统一的局面,诸葛亮和孙权死后就开始斗争不断,并不想魏国没了曹家还有司马家族能站出来主持大局。所以吴蜀被灭几乎也是注定发生的事情,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魏国自明帝曹睿死后,大权旁落在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势力,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蜀国自诸葛亮死后,
- 下一篇
赵云性格耿直却成了最大缺点 这两点害了他一辈子
赵云之所以不被刘备重用,在军中也不受待见就是因为性格耿直,其实赵云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那么赵云必然是其中一个!赵云其实一生都没有被重用,是不是赵云能力或忠诚度不够呢?相信对《三国演义》稍有些了解的朋友们,那么刘备和诸葛孔明为何都不重用赵云呢?刘备攻下成都之后,赵云出言反对,赵云说的这么一身正气,刘备也无法反驳。刘备收揽人心的行动泡汤,功臣们捞好处的机会没了。内心其实都挺反感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