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是三顾茅庐时提出来的么?
刘备三顾茅庐到底值不值得?当时关羽和张飞都觉得这个诸葛亮是在耍大牌,凭什么一个还没打过仗的书生值得刘备这样放下身段三次登门拜访。不过等到第三次诸葛亮和刘备两人终于见上一面后,诸葛亮把自己的战略告诉了刘备,结果刘备喜出望外认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稀世人才。两人的谈话内容就是非常有名的隆中对了。不过隆中对的原作并不是诸葛亮,而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里还是要跟大家交代清楚的。那隆中对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战略呢? ![]() 当时天下的情况已经逐渐明朗,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已经把北方最能够威胁到自己的袁绍给除掉了,为自己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而孙权又在东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江南形成了自己的领地。刘备虽然投靠了刘表。但是刘表实力有限,刘备明白曹操下个目标肯定就是刘表的荆州,所以刘备需要提前做好招兵买马的准备,不然到时候很容易就被曹操击败。所以刘备才会这么需要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正是一位人才那就能改变刘备当时的处境。 ![]() 所以诸葛亮根据当时天下局势,提出了要三分天下的战略,而刘备要做的就是争取成为那三分之一。当然其中有很多细节我们都还不知道,毕竟陈寿再写的时候他是上帝视角,所以读者再看的时候知道个大概就行,实际上根本就没这么神,刘备和诸葛亮在当时也没100%的把握可以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但最后刘备把握住了关键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前去同孙权商量结盟,最后吴蜀联军大胜曹操,曹操只能无奈退守北方,而刘备就乘机占领荆州这才给蜀汉政权打下基础。 ![]() 所以虽然隆中对是个比较大的概念和战略方向,但还是帮了刘备一个大忙。但是诸葛亮在之后的战役里存在感就比较低了,只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战略。但是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但是蜀国的创始人们都是白手起家,没靠什么贵族关系就能和曹魏、东吴平起平坐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和诸葛亮还是功不可没的。 ![]() 其实三国时期,有很多类似隆中对的说法,而且有人说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的并不是诸葛亮。其实谁第一个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最后做到了,蜀汉能做到那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没有轻敌,或者想办法离间吴蜀联军或许自己也不会失败了。那样曹操还有可能提前完成全国统一的伟业,所以隆中对是有一定机遇成分的,三分天下可遇不可求。 |
- 上一篇
红薯是如何被引进中国的?
红薯是从明朝后期传入中国的。西班牙人把他们征服并殖民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红薯带到菲律宾等被他们殖民的地方进行种植。使红薯成为当时特别重要的救饥口粮。红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广东人陈益成为了将红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红薯传入中国第一人”还有一个对我国红薯的广泛种植做出突出贡献的家族,菲律宾将西班牙人带来的红薯视为可食用之宝。一心想将红薯带到中国去救济民生缺粮问题”红薯被年复一年的重新种植。
- 下一篇
孙悟空为什么喜欢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金箍棒是孙悟空所持有的兵器,为什么孙悟空喜欢把金箍棒缩小后塞到自己的耳朵里。而且既然金箍棒已经选了孙悟空肯定就会听他指挥,其实金箍棒在西游记中还有一层特殊的含义,只是孙悟空在得到金箍棒后可以让它变成绣花针大小”而且大禹治水时金箍棒也被当作是一根巨针插入海底。当孙悟空得到金箍棒时“所以金箍棒一直都会跟随孙悟空身边,按理说金箍棒既然会选择孙悟空,那太上老君锻造出的其他武器就应该对孙悟空无效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