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板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消失了
在许多古装剧中,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拿着一块板子,这个板也叫笏板,是他们上朝不可缺少的东西。然而,从先秦到明代一直存在着,最后却接消失在了清朝。清朝的大臣并不会拿着笏板上朝的,这也是表面上清朝大臣与前朝大臣的巨大区别。那么为什么之前使用了几千年的笏板在清朝直接消失了呢? 1、备忘录是谁写的所谓“笏”,相当于古代的多功能笔记本。在纸被发明之前,官员们在谈论事情的时候会需要写下一些东西。东汉《释名》记载:笏,忽也,备忽忘也。简单的说就是,大臣们怕上朝议事,突然忘了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怕耽误了事情,于是把要讲的事情都写了下来。而当时用作备忘录的记事本就是这个笏板。 《礼记》: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就因为那时候没有纸,所以只能用笏当备忘录写笔记。一般来说,笏板最初是由木头或竹子切成薄片制成的,所以“笏”就是竹字头。 2、身份等级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术在东汉逐渐发展起来。相比笏板,用纸写字自然更方便。但是笏板并没有正式退出,因为从先秦开始就使用了几千年,大家都习惯使用笏板,所以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品,尤其是用来区分身份的。 作为一种礼仪状态,在古代,人们习惯用不同的衣服来区分不同身份的人。作为大臣们随身携带的物品,由于持有人的身份不同,笏板也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等级较高的大臣往往是用象牙、玉石之类的东西做的,等级较低的大臣自然是用各种各样的木头或竹片做的,这已经成为一种礼仪用品。 3、唐宋以后的笏板从唐代开始,对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笏板就有了明确的规定,这几乎成了当时帝王服饰的组成结构。笏板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因为要随身带着笏板,当时很多人直接把笏板插到腰带里。 除了之前作为备忘录,以及之后作为礼遇之外,笏板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大臣们在朝堂上的时候掩护自己的视线,这样就不用直视正前方的君王。 宋明两朝,上朝带笏板成为一种礼仪。如果忘记带,在大殿前失态是会受到惩罚的,导致了出现大臣之间互相借笏板的现象。 4、清朝笏板消失。清朝是满洲建立的一个王朝。虽然明朝的许多旧制度在入关后基本得以延续,但清朝仍然大规模消除了前朝的文化影响,例如剃发、换衣就是最典型的。作为前朝服饰的重要附属品,前朝服饰已经不在了,自然笏板也就不能保留了。满族人习惯用马骑射,清初大臣大多出身于武馆。但是清朝的大臣们衣服上没有腰带,拿着笏板的时候有很多不便,所以就取消了。 清初,使用了几千年的水板直接消失了。这也是因为笏板作为历代文化的象征,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在现实中也不太方便,所以就消亡了。 |
- 上一篇
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
勾践为了复仇,一举灭掉了曾经让他备受耻辱的吴国。为什么夫差在打败了越国之后,没有直接杀了勾践,夫差身为一国之君,最经典的就是两位国君勾践和夫差的故事了。先来说说勾践。越国国君允常之子,仍可看出允常是越国历史上第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勾践颇费了一番功夫才夺到王位,因为吴国听说允常已死,结果被勾践打败,时任国君的吴王阖闾也因为重伤而死,继任者就是阖闾的儿子夫差。吴国君主,勾践没有延续上一次的胜利,
- 下一篇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人建立辽国一共存在了219年,早年契丹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契丹人又一直被回纥统治。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此后在金国的进攻下辽国被灭,随着辽国的灭亡很多契丹人都选择同化为其他民族。目前生活在云南的本人就是契丹族后裔。契丹曾一度控制整个中国北部和中亚地区,逼的中原王朝只能俯首称臣,当时的契丹还只能臣服于中原之下,但最后兵败只能再次依附唐朝。契丹也趁势扩展疆域,此时辽国国力来到了顶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