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长城那么矮能拦得住什么是古人自我安慰还是暗藏玄机

人文历史佚名2023-08-09

我国的长城被称为地球上唯一能够看到的建筑,其总长度超过21000千米,贯穿15个省市自治区,历时2000多年建设完成。长城的修建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多重目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我国的战略思维、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长城的战略布局与地理环境

长城建在400毫米降雨线上,成为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这种自然条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对立,最终影响了华夏文明的演进。长城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冲突,更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对立冲突的表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弱,而农耕文明更能应对丰收与荒年,这导致了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农耕地区的现象。因此,长城成为华夏文明与游牧民族对峙的第一道防线,保卫了农耕文明的疆域。

二、漫长的建设历程

长城的建设历程漫长,从西周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对长城的修建。最早的修建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秦始皇、明朝时期更是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和改造。明朝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改造。特别是朱元璋和朱棣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修建长城,并构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长城的建设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

三、长城的高度与战略考量

长城的高度不一,而在关键地段,长城高度可达到14米。虽然有人质疑长城的高度是否足够防御,然而长城的高度实际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长城的高度虽不高,但足以阻止马匹通过,有效地遏制了游牧民族的侵袭。长城的高度适中,也有利于城内射箭和烽火传递,使守军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外敌。长城的设计考虑了不同军事因素,不仅阻止了敌军的进攻,还使得长城成为了贸易控制的关键点,确保中原政权的贸易垄断权。

四、长城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长城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团结,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与坚守。在长城上发生的抗日战斗,如长城抗战,彰显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尊严与荣耀的象征。修建长城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心和信念。长城在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我国的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的建设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地理环境影响和文化价值。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抗争,见证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与坚韧。长城不仅抵御了外敌的侵袭,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长城不仅是一道守护边疆的屏障,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


(www.ws46.coM)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