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败了后,为何不学元朝退回北方老家?
不知道什么开始小编喜欢叫清朝,叫满清,也没有歧视的是意思,就是觉得这个名字更加合适,其实元朝也是少数名族掌权的,败了之后都退回到了北方老家,也算是有个归宿,但是满清灭亡后就真的灭亡了,并没有学元朝那样,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其实,满清刚入关那会,也是有这方面的规划和准备的。 正所谓“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中国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统治中华不到一百年,就被汉族的朱明王朝推翻。但朱元璋当年也并没有彻底消灭蒙元势力,只是将他们驱逐出中原汉地,赶回他们的老家蒙古草原去了。此后,占据着广袤草原的北元势力,终明一代,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明朝末年,才最终被清朝所灭。 正是有了蒙元的前车之鉴,清朝自入主中原,统治中华后,便刻意的对自己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进行保护。 自康熙七年时起,清廷将东北地区视为“皇权直属地”,并颁布“封禁”令,禁止关内汉人向关外东北地区迁徙和活动,以便日后能和蒙元一样,在无法驾驭汉族时,还能有一条“退路”。 但是,清朝对中华的统治显然要比元朝出色多了。自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就快速完成汉化,处处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尊,沿袭汉族的礼法典章,重用汉族官吏治理国家,有效的巩固了满汉之间的关系。因此,清朝的国祚长达268年,几乎是元朝的三倍。并且,期间还开创了延续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康乾盛世。 然而,清朝末年,清廷还是失去了对自己龙兴之地的控制。 步入近代后,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这些“封禁”令,最终却在列强势力的不断冲击和入侵下,被迫废止了。 近代以来,清廷在面对列强的入侵中,不断的吃败仗,一再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这其中,侵占我国土地最大的列强就是北方的沙俄。到19世纪末,沙俄更是野心勃勃的推动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企图进一步蚕食我国的北方领土。而这其中,富饶的东北地区正好成为沙俄蚕食和侵占的首要目标。 而同样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的,还有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后,日本也快速走向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控制朝鲜半岛后,日本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富饶的东北,并与沙俄干上。于是,1904年日俄双方为了争夺东北地区的控制权,爆发了著名的日俄战争。 尽管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老牌列强沙俄,但这却是一场惨胜,自身的损失远大于沙俄。所以,作为战胜国的日本,战后却无法一口气蚕食掉整个东北。因此,清末民初时期的东北,实际上就处于日俄两个列强的势力渗透控制下。 而面对外部列强的不断入侵和蚕食,清廷最终不得不废除“封禁”令,转而采取“移民实边”之策来增强自身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于是,便有了近代著名的“闯关东”现象。于此以来,清末的东北地区,除了日俄势力外,清政府有意培养起来的东北本土力量也逐渐成气候,并能够制衡日俄,典型的就是日后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 然而,清末东北地区的势力,不论哪一方都不把满清放在眼里。也就是说,满清那时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自己龙兴之地东北地区的控制力。而这正是,满清与蒙元不同的主要原因! |
- 上一篇
古代皇帝登基之后,自己的兄弟要避讳吗?
避讳是古代一种习俗,但是偶尔也有像刘病已避讳民间一个人的名字,改掉自己的名字的事例,如果一个皇子登基当了皇帝,那他的兄弟们都需要避讳改名字了吗?明朝是按辈分取名,明朝皇帝第二个字是朱元璋取好的辈分不避讳,其他朝代基本都是避讳的。让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清朝皇太极是满族名的汉译,不讲究避讳,顺治入关后开始汉化,学汉族避讳。康熙更是学汉族排辈分取名,所以雍正登基后兄弟中的,
- 下一篇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用?
黄马褂是清朝时期一种比较特殊的官服,明黄在清朝属于帝王专用的颜色,御前侍卫、内大臣、侍卫什长等有资格穿黄马褂。黄马褂是从咸丰皇帝以后开始盛行。看了星爷电影《九品芝麻官》恐怕都对御赐黄马褂不陌生。毕竟包龙星刚刚还在满脸贱笑的要对常威行刑。结果一听李公公带了黄马褂给常威穿,但我们看影视剧里皇帝的御前侍卫们好像是人手一件黄马褂吧,马褂是满人的一种服饰?毕竟穿个宽袍大袖拉弓射箭就极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