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将南方人称为南蛮子?
地域差别其实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而不同的地方的人,对于其他非本地人,总是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瞧不起,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甚至某一个地方的人总是会被各种外地人误解,这就是属于地域黑了。而在古代,很多时候朝代的首都都设在北方,北方的发展相较南方要更早更好一些,因此很多北方人也一样看不起南方人,因此南方人在他们眼中就成了“南蛮子”。 “南蛮子”是一种地域歧视语、民族歧视语。 在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人们靠河而生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适合人们居住生活所需的水田和耕地。长江以南的地域,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不适合人们居住,那里也几乎没有人居住,平时说“蛮夷之地”中的“蛮”在东汉(公元25-220年)指南方,因为当时受冶炼技术和耕作技术的限制,南方地区还未被开发,没有华夏人居住。而“夷”指北夷,即北方生产力低下的游牧民族。所以南方人贯叫北方人为“北夷”,因为漠北地区的五胡在西晋曾经入主中原地区(史称“五胡乱华”),女真人(满族的前身)建立的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统治中国东北和中原地区,与汉人建立的南宋政权对峙了119年,直到其被元朝所灭。“南蛮子”的称谓来源于明末清初朝代交替之际,清朝统治者对与其对抗或者是起义反清的各族人民称为“蛮子”或“南蛮”,并进行疯狂镇压。 中原地区古人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那么,古人为啥以“蛮”来代指南方部落呢? 我们还是先看看“蛮”字的来历,最开始这个字是由“丝”加“舌”构成,表示要系绑动物,加以训化。可见,这个词是有污蔑的意思的。 "南蛮"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在周朝统治阶级的印象中,南方潮湿,野生动物比较多。但是,中原王朝有能力驯服他们,所以给他们配一个“蛮”字。 先秦时期,蛮代指南方区域,主要是指南方区域的少数民族部落,这里的人,民风彪悍,非常善战。《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曾经这样记载:“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 春秋时,楚国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庸在今湖北竹山,且为群蛮之首,可能是蛮人建立的国家。在楚国的反攻下,庸人破灭,群蛮降楚,此后相当长时期不再见蛮的活动记录。 到战国初期,吴起相楚悼王,南并蛮﹑越,蛮人长期居住的洞庭地区不久也为楚攻占。到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又进一步进占了蛮人居住的湘鄂川黔地区。 原来,蛮还是代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但是后来逐渐有了污蔑的意思了,变成了**话。这是为什么呢? 宋朝时,国内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则反击称宋朝汉人为南蛮。 到了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淮水秦岭以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华夏文明的主体与汉族的正朔位于女真人的南方,所以女真人将汉人称为南蛮。后来的元朝成立后,延续金国的叫法,管南方的汉族人叫做南蛮。其中,污蔑的意味就很浓厚了。 明清朝交替之际,清兵入关后对汉人开始了大屠杀, 各地颁发剃发令:“汉蛮子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 ” 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 这个时候,蛮子就代指了南方人,其中**的意味就很浓了。如今,如果谁说南方人是南蛮子,就是暗含不开 化,需要训 化,**的意味就很浓了。 |
- 上一篇
1956年苏联为何要入侵匈牙利?
苏联在东欧以及中欧地区扶持了多个卫星国,于是东欧各国便陆续开始脱离苏联模式开始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956年苏联军队开始入侵匈牙利,匈牙利开始全面仿照苏联进行所谓的经济、政治改革。东欧各国认为终于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苏联为了防止东欧各国背叛自己倒向西方阵营,他就劝告拉科西现有的发展方向会害了匈牙利,纳吉上台以后表示要走符合我们民族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匈牙利道路。
- 下一篇
我国历代都在修建长城,为何偏偏李世民不修建长城?
而是有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最早是在周朝修建的。掀开了长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筑”对于长城的修筑也是非常赞同的。对于长城的多个关口、城墙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维护,还专门修建了清代长城,长城的修筑几乎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仍然有两个朝代对于长城没有进行修缮。更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为什么唐朝不修建长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