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华雄是被谁斩杀的?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而对于其中刻画出来的一些英雄形象,也都是印象深刻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后世尊崇的“关二爷”关羽。而在关于身上又有一件听上去威风凛凛的事件,那就是“温酒斩华雄”。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华雄虽然是被别人杀了,但却不是关羽所杀,那么,华雄究竟是被谁斩杀的呢? 1.华雄 关于华雄的出生时间不详,而去世时间就是公元191年。此人在董卓帐下担任都督一职,是一名猛将,但是在各路诸侯联合攻打董卓的时候,孙坚还只不是长沙太守,但他骁勇善战,成为第一个大破董卓军的人,而华雄就在此次战役中被斩杀。而到了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就对这段情节有所改变,改成被关羽所杀。 关于华雄的名字后人也有所争议,在《三国志》中,他的名字写成华雄,而在《广韵》里的记载,认为应该是都尉叶雄。针对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对此附和,赵幼文在《通志》中曾记载过,他是支持这种说法,而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写出“都尉叶雄”。而到了现在,教授吴金华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是因为深受元朝以来小说的影响,才会在宋朝以后,把“叶雄”都改叫成“华雄”。因此,我们现在称他为华雄的话,这都是错误的叫法,是脱离于历史人物,虚造出来的一个人名。 而华雄为什么会被后人所知晓呢?他只不过是董卓帐下的一名武将,武功在那个社会也不算用猛,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也不多,却被人知晓,那是因为“温酒斩华雄”这个典故,使华雄有所名气。 2.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中真正斩华雄的人是谁? 《三国演义》里面温酒斩华雄,是关羽出世以来第一件露脸的事情。于是,不管是出于对《三国演义》原著的理解,还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的得知,现今人们普遍认为三国时期董卓部将华雄是关羽杀的。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为了趣味性,加入了作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事实上,华雄并不是关羽杀的。 史书记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刘备这时也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所以不可能随公孙瓒前来。当各州郡起兵讨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 3.斩华雄之事,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是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 当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当时屯兵于洛阳外围的联军,害怕董卓,同时也想保存实力,都不敢进军,持观望的态度。只有曹操、孙坚和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的军队交过战。 华雄的出场是在阳人战役,当时孙坚收集散卒,进屯梁县之西的阳人。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得如此厉害,不过是为了衬托关羽更加厉害。但斩华雄这件事,其实是与关羽毫不相干的。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三国演义》却将战功移植到关羽头上,孙坚反而被写成是华雄手下的败将,这对孙坚也太不公平了。 |
- 上一篇
战国时期九鼎代表什么意思?
据说这个传统是从夏朝、商超一直延续到周朝。不过周天子势力衰弱以后,不过周天子并不敢随意分权,其实周王曾把九鼎要送给齐国,但是齐国根本就不敢手下,九鼎的意义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记载在战国策开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之中。但它却有一个各个诸侯都想得到的东西,自然不会让这方九鼎旁落它国。忧心忡忡的周天子生无可恋。他马上去找齐国借兵营救。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弱不堪,可能连周天子都不相信能成功,
- 下一篇
开膛手“杰克”,为何说他是历史上最恐怖的谋杀者?
调查人员不停通过犯罪侧写的方式来的推断哪一些人有可能会犯下诸如此类的罪行。调差人员却认为中刀部位隐含了凶手相关的线索。所以凶手选择在医院附近行凶的确有特别的含义。当时梅毒在伦敦肆虐而白教堂区附近一带尽数是外来工人及风尘女子自然是梅毒盛行区域。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为精神学家认为凶手可能患有梅毒之类的性疾病,专家们受害人被杀害并取走了代表性的器官意味着凶手行凶存在性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