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刘启扛住了而建文帝朱允炆没扛住?
说到汉景帝刘启其实大家也知道,说到建文帝朱允炆想必大家也知道的,把这两个帝王放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两个帝王都经历过削藩,但是前者汉景帝刘启给扛住了,但是后者建文帝朱允炆没扛住,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要比汉景帝刘启实力差一些?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一、帝王自身存在着差距汉景帝和建文帝两人的差距是两人结局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几点: 1、继位方式。汉景帝继承的父亲汉文帝的皇帝,而建文帝继承的是爷爷明太祖的皇位,无疑在正统性汉景帝要比建文帝更有信服力。汉景帝面临的反叛是刘家旁系远亲的反叛,而建文帝面临的可是朱家嫡亲的反对。所以继位方式的不同,让他们面临的“清君侧”问题有事有差异的。 2、执政经验问题。无疑汉景帝年长,治国经验要比建文帝反复。而且七国之乱发生时汉景帝已经继位三年,已经是站稳了脚跟。靖难之役发生在建文帝继位第一年,根基不稳。很明显的执政经验问题,导致建文帝操之过急。 3、个人能力上。 这一点很重要,帝王的个人能力往往是觉得成败的关键,朱棣最终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建文帝自己给的“助攻”。 帝王的能力包括性格等都是影响国事的重要因素。建文帝不如汉景帝,如同样面对以“清君侧”名义的反叛是,汉景帝异常果断狠辣,毫不犹豫地将建议他削藩的亲信大臣晁错处死,断绝的叛军起兵造反的借口。而建文帝却不行,舍不得对几位亲信动手。 建文帝的懦弱摇摆不定还体现在前线大将军事上的干预,见事不利就更换主将,动摇军心。汉景帝则不同,七国之乱发生后,汉景帝全权任用父亲时代就看中的周亚夫平叛,直到平叛结束。 二、叛军的形势也不同1、反心不同。 吴王刘濞老早就对汉景帝不满,刘濞的太子在汉文帝时期就是被当时也是太子的汉景帝砸死的,吴王由此对朝廷心生不满,从此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加上他的吴国实力强大,有反叛的资本。 燕王朱棣的反心应该说并不是老早就有的,很大程度上是朝廷削藩削到他头上,有被逼反的味道。而且削藩是他早北平还处于建文帝派来的人的监视之中,不是早就厉兵秣马,一心反叛的。 2、军事才华不同。 吴王在汉高祖时期也是上过战场的,有军事能力,但此时反叛时隔二三十年,早已养尊处优惯了,不能亲自上战场。此外他早已年老,时日无多。估计他的手下斗志不强, 但是朱棣不同,他久经战场,更关键是年富力强,反叛后经常在前线冲杀,燕军的士气 很高,这样的有前途的老板值得他们拼搏。 3、吴王过早称帝,朱棣一直等到最后。 汉景帝诛杀晁错后,吴王就自称东帝,摆明不再是“清君侧”了。这引起其他诸侯王的不满。他本来纠结六国参与,这些人有的被裹挟有的是投机,并不是对吴王有多推崇。如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等到朝廷大军前来,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到汉营请罪,被斥责叛乱后羞愧自杀而死。济北王刘志则是被胁迫参与叛乱,后来他未发兵。 吴王称帝过早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很多人反对削藩只是以武力逼迫朝廷让步的,可不是真的要谋反,毕竟人们还是知道什么是正统的。 4、后方问题。 吴国的后方是越国,他们本来是中立,后一见吴国战败,在朝廷的鼓动下,就立刻对逃到这里来的吴王下手。 朱棣身居北平,没有后方之患,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敌国北元蒙古。这个地方是朝廷和朱棣自己都不敢轻易犯险将它卷进来的。 总之,除了吴王刘濞和燕王朱棣的差异外,汉景帝和建文帝存在的差异也是造成汉景帝成功而建文帝失败的关键。 |
- 上一篇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军队为什么会轻易的被雍正罢免?真正原因是什么?
说到年羹尧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年羹尧是当时清朝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关于年羹尧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年羹尧的权利了。而我们也都说当时的年羹尧手握了几十万的军队为什么就突然被雍正罢免?年羹尧所掌握的几十万军队,同时也是雍正作为皇帝所掌握的军队,并没有成为年羹尧私人的军队,不可能轻易为一个带兵的将军所完全左右,宋朝的皇帝因担心军人造反,手里军队再多的将军,说到年羹尧这个大将军被罢,
- 下一篇
莫卧儿大帝金刚石价值有多少?它和慈禧的夜明珠有什么关系?
其实大家也应该是知道的这个金刚石非常的知名和出名的,那么这么出名的金刚石到底多有价值呢?话说这个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和慈禧的夜明珠竟然也有很大的关系了,莫卧儿大帝金刚石价值有多少?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第四大宝石级金刚石。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去向成谜1849年,莫卧儿大帝金刚石和慈禧的夜明珠有什么关系。古印度的戈尔康达地区的金刚石砂矿中发现了一颗大型宝石级金刚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第四大宝石级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