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盘点历史上秘不发丧的四位皇帝,他们为什么选择秘不发丧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2

说到发丧这件事情其实在明间也还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敲锣打鼓的,说明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的,话说其实古代的一些帝王也是这样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选择了秘而不发,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

这个秘不发丧颇具“强主末政,鲜有不乱”的意思,都是因为帝王世袭制度下的弊端,而秘不发丧也大多发生在“强主”身上。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确定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所以才有了秘不发丧,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人知道皇帝已经死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内乱、外乱,或者第一获悉者可以暗箱操作,改变先皇遗嘱。

那么历史上又有哪些皇帝秘不发丧?

1、秦始皇

最出名的还得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之时,在沙丘行宫身亡,而赵高威胁李斯,联合秦始皇儿子胡亥一起密谋,篡改诏书,逼蒙恬和扶苏自杀,期间还派人照常送食物到秦始皇行宫,赵高也假装送奏折。

后因天气炎热,尸体发臭,最后用鲍鱼搁置秦始皇身边,掩盖气味,而百官竟无一知晓。

秦始皇的秘不发丧,主要就是赵高等人为了拥立胡亥,怕扶苏得知消息,原本扶苏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三十万大军也在蒙恬手中,如果不自杀夺取皇位并不是不可能。

奈何赵高等人假借秦始皇之名,赐死了扶苏。

2、刘邦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的过程中,身受重伤,最后重病身亡。

去世之后,同样采取了秘不发丧的措施,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就是吕后认为,刘邦的追随者大多是开国功臣,这些老将军定然不会心甘情愿辅佐幼主,所以用秘不发丧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除掉这些功高盖主之人。

后来将军骊商得知后,劝说吕后,说这样做,万一事情败露,像陈平、灌婴、周勃等人肯定会誓死抵抗。

这才让吕后及时发丧,好在吕后政治能力超群,如果没有吕后估计很难摆平。

3、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在六盘水的清水县去世,当时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西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于是答应投降,但是要宽限一个月,可是还没到一个月成吉思汗就去世了,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之前,立下遗嘱:“秘不发丧,一定要等到西夏献城投降之后,再将城中士兵全部杀掉再发丧。”

成吉思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西夏向来反复无常,所以为了稳定局势,只能委屈自己,有些像诸葛亮一样,死后不让他人知道,让蜀军撤退。

4、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在北征蒙古时,死于回京途中的榆木川,因为距离回到京城还有些路程,皇帝去世很有可能会导致军心不稳,所以杨荣和金幼孜商量决定秘不发丧。

因为杨荣支持太子朱高炽,皇子朱高熙同样觊觎皇位,因此不能让朱高熙知道朱棣已死。

如果知道定会发兵谋反,所以杨荣等人用锡器制造了一个圆桶,将朱棣遗体放入桶内,同样每天送食物,汇报军中事情,一路上也无人知晓朱棣已死。

到了经常杨荣立刻禀报太子朱高炽,朱高炽也顺利继位。

从上面来看,秘不发丧的原因大多是皇帝都死在了外面,如果是在宫中驾崩,皇位自然可以平稳过度,可是在征战的途中去世,皇宫里有太子还好,如果没有太子,其他皇子和大臣很有可能会发动叛乱。

因此秘不发丧也成了一种政治手段。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