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李渊为什么敢这样做?
说到李渊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李渊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对于李渊而言,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而对于唐朝老百姓而言,他是英雄,我们都知道在唐朝之前是隋朝,而李渊最开始的时候也是隋朝的一位大将,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做出的贡献也还是有很多的,当时的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李渊为什么敢这样做?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下了首都大兴城(唐朝更名为长安)。六个月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 李渊本是隋朝重臣,曾深得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最终决定起兵反隋的呢? 《新唐书》中对李渊太原起兵作出的解释是:“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为此尔。’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李渊之子李世民和李渊手下裴寂一同合谋,让李渊触犯隋朝律法,进而逼迫李渊不得不起兵反隋。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未必。 早在公元614年的时候,民间已广泛流传着一句八个字的民谣:“李氏当兴,继起为王”。这句民谣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瓦岗军首领李密(隋末群雄之一)就坚信这句话中的李氏是指他本人。李渊也因自己的姓氏而遭到隋炀帝的猜疑。 到了公元615年,隋炀帝身边的一位术士警告皇帝说,有一李姓者不久当为天子。这个警告更是让隋炀帝寝食难安。于是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严密排查姓李的人,一旦发现其行为有异常,可以立即处决。结果,许多姓李的人都莫名其妙就遭到了迫害,其中包括了隋朝高级将领李浑。 眼看形势越来越恶劣,李渊心里自然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之所以暂时没事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势力强大,隋炀帝暂时不敢动他而已。但同时也说明他才是隋炀帝心中最大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隋朝当时已非常明显处于日暮西山的境地,百姓们都希望这个腐朽的王朝尽快完蛋。而李渊却处于很有利的地位:一是他的家世和人望都无可挑剔;二是他拥有一支非常强大、装备精良的军队;三是他所控制的地区在战略地位上有明显优势,如果他从太原起兵,可以很方便地对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发动进攻;四是民谣中“李氏当兴,继起为王”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李渊如果起兵,能够迅速赢得民心。 此外,在隋唐时期,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对儒家提倡的忠君思想“中毒”不深。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忠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忠于一家一姓的王朝。所以李渊如果选择起兵,在道义上不会受到什么指责,反而会被许多人认为是替天行道。 由于拥有了这么多有利条件,再加上身边谋士和将领们的游说。李渊最终决定于公元617年五月在太原起兵,向京师进发。《新唐书》、《旧唐书》中把李渊起兵的主要功劳都归到李世民身上,其实这个结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
- 上一篇
北条早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一)初战立威北条早云本名为伊势新九郎,欲挤掉今川义元的儿子今川氏亲,虽然今川氏亲已经在伊势长氏的斡旋下被将军授予了继承权,今川氏亲顺利联合了今川义忠的旧部。(二)北条早云的阴谋当伊势长氏向外甥今川氏亲要求这块不毛之地时,但在当时却是日本关东与关西的咽喉要道。在兴国寺城三年的伊势长氏通过鼓励农民开辟新田且三年不收税等一系列政策,伊势长氏又收服了位于金时山之内的隐居忍着——风魔一族。
- 下一篇
明朝时期崇祯杀了魏忠贤,临死之前为什么要厚葬他?
魏忠贤作为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祸乱朝纲的宦官,崇祯帝朱由检上位之后,最终扳倒这个大宦官,为何崇祯帝会对魏忠贤的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但是终未逃过国破自缢的悲惨结局。当初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登基之后,就开始对皇兄最信任重用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之后又下令抓捕魏忠贤即刻押送回京,勾起他当初除掉魏忠贤的追悔。魏忠贤毕竟比东林党人那帮人更能干、更有用。也许此时想起了皇兄临终对他讲的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