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2

在1914年6月随着那一声来自萨拉热窝的枪响就这样改变了未来百年之间,欧洲大陆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爆发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值得人们关注的战役就是凡尔登战役了,因为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也是最血腥最为庞大的一次战役。其惨烈程度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可以说,萨拉热窝事件为当时纷争不下的欧洲列强们提供了合理的开战借口。尤其是当时新兴而起的德意志帝国,更是不满足现有的国际地位。这个用铁与血铸就的国家,很自然地用普鲁士军人的思维去挑战老牌列强英、法两国,即以武力逼迫他们与德国重新划分殖民地资源以及国际地位。

一战开战之初,便显现出德国以一敌众的趋势。毕竟,协约国这边的英、法两国可称国力雄厚;反观当时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它们早已如风中之烛,不知哪天就会黯然失色。

面对如此形势,德国自知持久战将对自己毫无益处。早在开战前几年,当时的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就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德军将借助当时德国国内发达的铁路网络,在开战后不久后集中起优势兵力在6周内一举击溃法国。

不过,这一切都仅仅是计划罢了,因为等到真正开战之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第一次在战场上感受到了来自工业文明的力量。开战不到三个月,交战双方都几乎耗尽了所有炮弹库存。德军开进到到马恩河一线的时候,就遭到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其速战速决的目标自然也就落空。

与此同时,德军在东线与沙俄也是僵持不下。到1915年的时候,德国陷入了两线交战。在西线,更是打起了胶着的堑壕战。为了改变战争局面,德军高层开始谋划着一次大型的突击,后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凡尔登战役由时任德军总参谋长冯·法金汉于1915年一手策划。由于凡尔登位于默兹高地,坐落在德国通向巴黎交通要道之上,亦是巴黎的门户。鉴于此,法金汉认为如果能拿下该地,德军就能长驱直入巴黎,重现40年前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登基的荣耀时刻。

不过,这个地方又是高卢一族的发源地,无论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民族情感,法军必然会在这一处狭小的战场中殊死抵抗,而德军也将全力进攻。

起先,按照法金汉的设想,在德军集中火力优势的进攻下,法国必将“流尽最后一滴血”。就算这样还是没有拿下,最差的结果也是法国主动选择求和、投降。此外,由于凡尔登要塞一地的法军阵地如同一把利刃,嵌入到当时的德军阵地中,随时都威胁着两边德军的侧翼。如果德军想要在当时双方僵持不下的西线有更大的动作,凡尔赛这个点迟早需要攻取。不然在漫长的西线上,这里会成为德军阵地上的一颗定时**。

基于以上攻、守两端的战略考虑,法金汉决定在凡尔登前线集结50个师共计120余万人,以及1200门大炮。而这些兵力,在未来的十个月中,却是被投放在仅仅只有15公里宽的战线上厮杀。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16年2月21日,在这一天,德国皇储亲率21万人进攻凡尔登要塞。

步兵发起冲锋之前,德军先动用1200门大炮对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100万发炮弹,法军阵地霎时间成为火海。两天之后,德军推进了5公里,又在随后的一天逼迫法军放弃第二道防线。本来,按照如此趋势,德军拿下凡尔登已是顺理成章。但此时,天空又开始飘下了大雪。

在人类历史上,洁白的雪花无数次的出现在童话里、诗歌中,人们无不对其赋予或喜或悲的各种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皑皑白雪,也改变过历史的进程。在此之前的拿破仑兵败俄国算一次,之后的苏德战争算一次,而在凡尔登,这也算一次。

这些小小的雪花,不单单迟滞了德军步兵的推进,也阻碍了德军炮兵的移动。在历经多次炮击之后,凡尔登前线的地面已是崎岖不平,降下大雪之后,地面更是变得泥泞不堪。要知道,当时的火炮还没有二战那样的机械化程度,而缓慢移动的炮兵在这般情况下,也根本跟不上步兵的推进速度。于是乎,德军就这样暴露在了法军的炮火射程当中。
(www.ws46.com)

另一边,法军利用唯一一条还能与后方联络的公路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在一周之内向凡尔登前线及时地输送了19万人员和2万多吨物资,使得法军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固守要塞。在这之后的十个月时间里,德、法双方就在这片狭小的战场中展开拉锯战,直至当年12月德军退回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德、法双方共计投入125个师,约239万余人,伤亡75万人。因而,这一次战役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战役结束后,德军退回至初始的战线,毫无进展,而自身伤亡也有43万人,法军则伤亡54万人。可以说,这一场战役不仅没有使得法军“流尽最后一滴血”,反而使得德国自身陷入绝望当中。在这之后,德国渐渐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国内也开始出现反战浪潮。

两年之后,即1918年,前线德军不堪后方动乱,无心恋战之下选择与法国求和。这第一场波及世界各大国、影响以亿记生灵的浩劫就此写上终章。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