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明代是如何有效扼制外戚干政的?这些制度又是何时开始败坏?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3

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在当时的明朝经济还是很发达的,说到明朝我们就要说到明朝的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说到朱元璋这个人,其实朱元璋还是非常厉害的一个皇帝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朱元璋,朱元璋其实算得上是最没有背景后台的一个人物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明代是如何有效扼制外戚干政的?这些制度又是何时开始败坏?

所谓外戚干政,指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封建君主的妻妾母亲娘家人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政的现象。东汉王朝后期政治伴随着宦官乱政和外戚掌权,最终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明朝同样也存在宦官之祸现象,但是明朝为什么未出现外戚干政现象?外戚干政是如何得到抑制的?

这和明朝自身制度建设是分不开的。 首先,明朝开国皇帝总结历代政治得失,意识到后妃干政的危害,制订一系列规定,如在建国之初制订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战”,“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捭预政事”,下令命朱升修编纂《女诫》,目的是为了防止后妃干政,成为明代祖宗之法的内

容,要求历代皇帝遵守。在明成祖时候,颁布《古今列女传》,用礼教束缚后妃行为。加之明朝大部分皇帝即位年龄已经成年,外戚失去干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明代朝臣尤其是言官,负责较真,致力于防止出现外戚干政,比如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想要废长立幼,朝廷出现争国本运动,朝臣不断上章,朱常洛最终被立为太子,储君问题得到解决。其次明朝后宫选妃制度和选择驸马制度,不注重门第,相反避免选择重臣权贵联姻,选择出身平凡之人,使外戚失去宗族势力的支持,无法对朝臣产生重大影响。然后,明朝独特的政治模式运作方式也是重要原因。朱元璋时期制定的妃嫔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才废除,在这期间的执行,使得并未出现有后妃干政倾向的人。相反在妃嫔殉葬制度废除之后,晚明三大案,与万历的郑贵妃有关的梃击案和红丸案,与光宗李选侍有关的移宫案才发声。

明初,废丞相,皇权大大加强,但是集大权于一身的皇帝面对太多的政务,分身乏术,设内阁参与机务,同时又设立司礼监太监给予牵制,明朝政治运作即皇帝-太监-内阁;明朝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需要通过比较多的考试筛选进入朝廷之内,成为内阁等重臣就更难了,加之外戚一开始便来自贫寒民间,所以外戚直接出任重臣或担任军事将领掌握兵权可能性过小。最后明朝从中央到地方严格的监察制度,西厂、东厂和锦衣卫在内的厂卫制度,设立都察院和给事中制度,严密监察着朝廷内外,防止出现外戚干政。

朱元璋
(www.ws46.cOm)

本质来说,明朝未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皇帝巧妙的做到了权利制衡,平衡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外戚未能有机会参与政治。虽然明朝仍有宦官之祸,但却不能操作皇帝的废立,实际上是皇权内部授意,按照皇帝意图行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