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为什么这么厌恶刘备?
说到三国时期汉中的张鲁这个人也还是有很多的说法的,感觉他就是一位义士,但是又有让人看不懂的地方,那就是三国时期忠义之士好像是刘备等人,曹操就感觉是坏人,但是汉中张鲁这个人其实他好像非常的讨厌曹操,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厌恶刘备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有能者居之,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利用八年时间逐渐扫平了北方的势力,从此雄踞中原而俯瞰天下,奈何天不遂人愿,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天下局势瞬间逆转,从此东吴和刘备集团天下闻名。 而要说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句话,就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背景。在公元211年益州刘璋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讨伐张鲁,而汉中和益州近在咫尺,正所谓唇亡齿寒,所以刘璋就请刘备前来助战去讨伐张鲁,没曾想进驻葭萌之后,张松的哥哥告密刘璋其图谋,为此刘璋大怒,封锁所有关隘道路,刘备气极,调转枪头,公元212年益州之战就拉开了帷幕。刘备和刘璋打得如火如荼,而在公元215年,曹操率10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不敌,阳平关被破,张鲁也只能败走巴中,而此时其身旁的部下就说了,大意是:如今之际,要么投降曹操,要么归降刘备,而张鲁听后就说出了今天我们的主题“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 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了,刘备攻取的可是其往日大敌刘璋,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备这可是帮了张鲁的大忙,而反看曹操主动攻伐张鲁,打得他丢盔弃甲,可谓是大仇,可为什么出现如此不符合常理的一幕呢? 说到这个,又不得不提一下张鲁的另外一个身份了。他除了是东汉末年的军阀,还是天师道教祖张陵的孙子,也就是说他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只要缴纳五斗米就能够成为五斗米道的信徒,汉中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特色政权,而早年张鲁是跟随刘璋的父亲刘焉的,在蜀中起家,因此在益州巴蜀之地有着不少的五斗米道的信众,后来他驻守汉中,大量信徒也扎根于汉中。可是在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对五斗米道多方打压,所以张鲁对刘备是深恶痛绝的,而反观曹操就不一样的,他对五斗米教并没有天然的仇视心理,也没有打压。汉中张鲁的归属,刘备和曹操都派人和其有接触,张鲁肯定是权衡之下,选择了曹操,政治家都是根据自身利益来最终抉择的,这一点从后来发展的事态就看得出来,张鲁的选择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 投降之后,五斗米道被迁往洛阳、长安等地,客观是扩大了五斗米教的影响力,这表明了曹操对五斗米教的极大欢迎和宽容的态度,这很符合张鲁的利益,其实曹操也需要五斗米教的助拳,希望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对付东汉政权的卫道士们,毕竟曹操想要改朝换代,就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在曹丕篡汉建魏之际,五斗米道也的确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见曹操的先见之明,以及双赢的智慧! 这是张鲁要投降曹操的主要原因,而这句话笔者认为还有着以下的其它因素。 第一,张鲁和刘璋是敌人,摩擦不断,当刘璋请刘备帮忙时,可刘备转眼间就翻脸不认人,图谋益州千里沃野,这种乘人之危的行径为张鲁所深深不耻。 第二,在益州之战中,刘备围攻成都且久攻不下,而恰巧此时,他听说了马超在汉中张鲁账下郁郁不得志,备受嫉妒和排挤,为此刘备就派人去劝说,而马超也就投降了刘备,这等于就是在挖张鲁的墙角啊,而且是明目张胆的不给张鲁面子,堂堂汉中的统治者能受得了这个气。 第三,曹操来袭取汉中,代表的是朝廷的势力,迎风飘扬的是东汉旗帜,雄踞中原,正统地位,而刘备偏居一隅,顶多算是一个诸侯政权,在大义面前就失去了先手,名不正言不顺,不服人心。 第四,曹操雄踞北方,兵强马壮,一人独占天下大半以上,而江南半壁,势力割据,刘备地狭人少,以综合实力来看被曹操吞并也只是迟早之事,不如直接就投降曹操,一劳永逸。 综上所述,就是为什么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解释,不知各位看官是如何的看法呢? |
- 上一篇
唐朝的亡国皇帝唐哀帝李柷在位多少年?最后到底是被谁拉下马的?
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宗最后的死也是非常惨,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当时的唐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他最终是被朱温逼迫退位的。随后朱温将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也就是13岁的唐哀宗扶为皇帝。而作为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有哪些子孙后代唐哀宗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登基之后从来不敢下达任何的实质的命令。这也代表着唐朝已经走到最后了,唐朝皇族最终只能败落。
- 下一篇
和珅如此会审时度势的一个人,为何不提前讨好嘉庆呢?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读者肯定对和珅这个人印象很深,历史上的和珅也是一个聪明绝顶,但是和珅的结局还是被嘉庆皇帝抄家处死。为何不提前讨好嘉庆呢?和珅并没有不巴结嘉庆。他巴结嘉庆成为嘉庆处死他的第一大罪证。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这是清朝立储制度给和珅出了难题,康熙似乎想学习汉人的嫡长子制,和珅既不知道乾隆想立谁,他整天都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和珅想要交通哪个皇子。乾隆在立储的时候大费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