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

首页 > 文化教育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诸葛亮用空城计的时候,门口为什么还要有人扫地?

人文历史佚名2023-01-13

“空城计”,历史上确实存在用过这种计策的成功案例,但是最让它出名的,应该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里,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时候使用的那一次。当然了,这只是小说的虚构,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用过,我们也只讨论小说里面的情节。在小说里,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时候,很多人注意到,他在门口安排了几个人扫地,这有些让人不解了,既然用的是“空城计”,留几个人扫地又是什么意思?

三国后期的争霸赛中,其实主要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基本没有江东孙权的事情了,诸葛亮接管蜀国军政大权后,便打算北伐曹魏,而司马懿作为曹魏最有智谋的人,负责挡住诸葛亮。孙子兵法中曾有“兵者,诡道也”的说法,也就是说用兵关键在于骗人,骗人越厉害,用兵也就越厉害,后世把孙武这种兵法精髓继承得最好的,恐怕要数诸葛亮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可以算万事俱备,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尽管遇上了司马懿,但仍旧可以稳扎稳打的前进,不过诸葛亮这时似乎被即将来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竟然任用马谡去守街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明确说过,马谡这人跟赵括一样,属于夸夸其谈的类型,不能重用,可惜诸葛亮却偏要用他,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马谡不停王平的劝阻,硬要把军营扎在山顶,还号称“以一当十”呢。

后来马谡被张颌打败,街亭丢失了,作为蜀军的咽喉要到,街亭一丢让诸葛亮完全陷入被动,这时他命令赵云主动撤军,同时到西城抢救粮草,而司马懿也是个用兵高手,亲自率大军进攻西城。接下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大军来了,明知逃跑已是不可能,于是就大胆利用空城计,自己在城头行弹琴,周边站两个童子拿着拂尘,同时还让四个百姓到西城外扫地。

司马懿大军压境,面对西城头上的诸葛亮,他一下懵了,按照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性格,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的,他一直在听诸葛亮的琴声,不见丝毫慌乱,心平如水,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最终他望着城门外那四个扫地的百姓,于是宣布退军,诸葛亮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一场危机,而司马懿被骗得团团转,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四个人乔装成百姓,在城门外扫地呢?

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要让司马懿认为城内有伏兵,而且扫地恰好能激起灰色,大量的尘土飞扬真是伏兵的征兆,当张飞就用这一招,在长坂坡吓退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诸葛亮于是照猫画虎,再来一次。结果司马懿果然中计,诸葛亮用四个百姓乔装扫地,正是运用了孙子兵法“虚则实之”的道理,当然这都是《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正史中并没有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要留四个人在城门口扫地?

三国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最要数诸葛孔明了,此人确实能力出众,不然也不会有刘备三顾茅庐,临终托孤。对于诸葛亮很多人认为其用兵如神,忠心耿耿,对于刘备曾说,如果刘禅无用,可取而代之的话从不放在心上,一心一意辅佐刘禅,为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奔波一生。
(www.ws46.com)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曾多次北伐,但都未成功,演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悲剧,对于他的北伐失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北伐是诸葛亮最错误的决定,浪费了大量国力,但其中北伐除了是诸葛亮为报刘备之恩,也是迫不得已,蜀国不去主动进攻魏国,全力防守,或许可以避免国力的浪费,但政治形势却是极大恶化,所以说北伐是必要之举。

诸葛亮在北伐道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但也因此衍生了很多著名的计谋,比如众所周知的“空城计”,就是那时而出,都知道空城计讲的是心理战术,那么又有谁知道空城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使空城计时又为何会安排四人在城下扫地呢?

我们都知道自从刘备死后,蜀国的领袖就成了诸葛亮,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是听从诸葛亮的意见。比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派遣马稷镇守街亭一事,就完全是诸葛亮决定的,他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将这件重大的事情交给了马稷。街亭是北伐的重要据点,没有它就没有了一切,所以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就失去了街亭。街亭为什么会在马谡上手丢失?因为马稷这人自恃才高八斗,太过傲慢和自大,所以街亭一事上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阻,并且最终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街亭失守,诸葛亮后悔不已,回到汉中就将马稷收押,最终斩杀。

即使如此,也无法挽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不幸之中万幸,副将王平还能领着千人,鸣鼓自守,扰乱张郃的大军,慢慢的后向诸葛亮大军撤退,并且与之汇合。但此时司马懿怎么会放过这绝佳的追击机会呢,他赶紧乘胜追击,诸葛亮当时停驻西城,眼看这千人之力对十几万大军,完全是螳螂挡车,面对这一境遇,诸葛亮苦思不得其解,最后灵机一动,干脆大开城门,唱起了空城计,这也是空城计的由来。

诸葛亮在城上弹琴,悠然自得,完全一副享受至极的模样,而城门下,四个又士兵假扮的百姓,正在扫地,很多人对于这一次不解,认为这四名百姓,完全是可有可无,多此一举,实则不然,这四名百姓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空城计的成功与否。

因为司马懿这人生性多疑,来到城中,看到百姓如此悠闲的扫地,诸葛如此高兴的抚琴,一定会认为士兵都在城中埋伏,不然不会有这种局面,面对敌方,反而不落荒而逃,实在怪哉,而且扫地的声音会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更添诡异,使本就怀疑的心更加谨慎而,扫起来的灰尘使得了整座城朦朦胧胧,让人心中更加没底,所以最终司马懿吓跑了。

从这可以看出,任何事物中任何小细节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如果当时只有诸葛亮一人在抚琴,可能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