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会被神化?
长久以来,诸葛亮在我们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一柄羽毛扇,好像一挥动,就可以退敌万千。这样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神化作用。的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总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样子。但是看史书,似乎他并没有小说里这样的出神入化,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被如此神化呢?他躬耕之地到底是南阳还是襄阳呢?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位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这里山峦叠翠,松竹繁茂,清静幽雅,钟灵敏秀,大有“路回山隐隐,树锁昼荫荫”的感觉。“勒马回望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雅秀,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罗贯中就是这样用生花妙笔在《三国演义》中描述隆中景致的。如今,罗贯中所述景致仍依稀可见,只是“猿鹤相亲”早己了无踪影了。 隆中之所以闻名天下,原因有三:一是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陇亩之地方;二是刘玄德“求贤如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之所在;三是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促成三分天下格局之策源地。这正是“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瑯琊郡阳都人(今山东沂南县)。父母早亡,十四岁时随叔父诸葛玄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十七岁时到隆中,结庐而居。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豫州牧刘备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来隆中寻访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凡三顾而乃见。孔明为玄德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即《隆中对策》。从此,二十八岁的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智慧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传诵;他的人格品质,千百年来为世人景仰。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今日之隆中,除了《三顾堂》、《武侯祠》还算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外,其它绝大多数景致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游览于其中,只能穿越时空隧道,籍着对吴贯中所描述景致的想像,来凭吊诸葛武侯了。 古隆中的标志是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古隆中》石牌坊。牌坊正面两边石柱上镌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既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又褒奖了诸葛亮业济两朝的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牌坊的背面镌刻着古人(忘了姓名)的一幅对联,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横批:三代下一人。说的是,诸葛亮的才能与商朝的开国贤相伊尹、周朝的开国贤相吕尚(姜子牙)相比,也难分伯仲;指挥若定的本领不输于汉初的贤相萧何与曹参。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出现的唯一一人。可见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与敬仰比今人高多了。 诸葛亮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景仰,决非如时下有人说是由一部《三国演义》鼓吹出来的。在当年曹操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地利”(拥有江东根据地)的条件下,诸葛亮辅佐一无所有,只占“人和”的刘备(所谓“人和”是指民心所向),并最终使孱弱的刘备能与曹、孙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实非凡人所能为也。 特别是诸葛亮治理蜀汉时,能“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务农殖产,开发水利。使百姓安堵,人人悦服。他去世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梁益人民,追思不已。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赢得了民心,尽管诸葛亮最终没能实现复兴大汉的愿望。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见,民心是何等的重要啊!虽然“民心”有时无法抗衡强权,可最终却会战胜强权。这就是千百年来诸葛亮被传颂,被景仰,被神话的道理。 诸葛亮逝世后,百姓十分怀念他,凡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建祠,各地的武侯祠多不胜数,不少地方为谁更正宗争论不休。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与河南南阳卧龙岗最甚。“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而“南阳派”以《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 至清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两地又把“正宗”官司打到知府衙门。一边要知府为家乡伸张正义,一边要知府秉公办案,不能偏袒乡里。顾嘉衡认真听取双方陈述,没有立即表态。第二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候知府判案。只见顾知府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口服心服,都十分叹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告一段落。 可谁知近些年争论又起。不过,此时非彼时,此时的争论已不是出于景仰,而是为了争夺旅游资源。这与诸葛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怀简直判若云泥。其实。只要认真读一读历史,孔明躬耕之处并不难辩别。隆中汉时属南阳郡管辖,所以孔明先生便自称“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划归襄阳,而襄阳又属湖北,南阳则属河南,因而才有了以上争论。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争论的目的不尽相同罢了。 |
- 上一篇
朱温为什么要背叛唐昭宗?朱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唐朝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变得大不如从前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唐朝晚期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宗,当时唐昭宗最信任的人朱温为什么要被判唐昭宗呢?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派他镇压起义军,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
- 下一篇
只当了二十多天状元的陈安阝为什么被朱元璋赐死?真正原因是什么?
古代的科举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制度。古时候的人们如家家里没有背景没有后台,能够保家卫国的会予以重用,就会被派到朝廷来当官。在古代想要考上个状元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考上状元本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可是在史上有一位考上状元二十多天后便被朱元璋处死,一起来看看陈安阝的状元经历吧!当时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刚刚上位便大肆的杀掉了很多的功臣,很多人对于朱元璋的印象就是冷血无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