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降将,为何历史上对姜维和于禁的评价完全不同?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此时代,名将如同雨后春笋,一波又一波的冒出,即时在人才略显凋零的后三国时代,各国仍然有着可以拿得出手的知名将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名将虽然同为降将,但是投降之后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却截然相反,一个成为成为名垂青史的典范,另一个却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他们便是三国中蜀汉和曹魏的著名将领——姜维和于禁,为何历史对他们的评价完全不同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于禁和姜维的投降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于禁。当年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其威名震惊华夏,曹操都提出迁都来避其锋芒,而作为关羽成功的衬托,便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于禁和庞德了。庞德选择宁死不屈,最后被关羽所杀,而于禁作为最高统帅,竟然选择了投降。从此之后史书上对于禁的评价多为“晚节不保”,不管于禁是为了手下的袍泽还是为了自己的性命,名声都没了。 后来曹操知道于禁投降的事情之后,感慨道:“于禁跟我了三十年了,怎么在忠义的问题上,还比不上后来加入的庞德!”可见于禁投降是非常让曹操失望的。 我们再来看看姜维。姜维本来是魏国的将领,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都选择了投降,而姜维想死守却遭到了背叛,最终无奈投降于蜀国,但是其之后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一直为蜀国克复中原的理想而奋斗,最高做到了大将军的位置。 姜维还有两次诈降,第一次是《三国演义》中,诈降与曹真。当时姜维谎称自己只是暂且委身于蜀营,心里还是向着大魏的,希望曹真可以派大军前来,里应外合之下,诸葛亮必死无疑。后来曹真相信了姜维的话,派费耀前去接洽姜维,最后费耀全军覆没。到二次诈降正史中有记载,当时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蜀后主刘禅看着兵临城下的场景直接选择了投降。姜维得知此情况后却没有选择放弃,他假意投降钟会,想利用钟会的野心实现自己光复蜀国的愿望,可惜最后造反失败,兵败被杀。 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第一次投降,和于禁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姜维投降蜀国之后,就一心为蜀国效命,并没有再回到魏国的想法,而于禁虽然投降蜀国,但是并没有为蜀国效忠的想法,更多的只是形势所迫,想苟且偷生而已。 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中投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许多降将投降之后都有着不错的发展,最终也是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因此投不投降并不是史书判断其名节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朝三暮四,首鼠两端,就不可取了。 |
- 上一篇
刘备为什么让魏延守汉中,而不是自己的三弟张飞?
在三国中很多网友都知道魏延还是比较憋屈的一位了,刘备、关羽、张飞自年轻时便相识,刘备须兵分两路讨伐曹操,有刘备的老部下——关羽坐镇;汉中也必须由一个能征惯战、功勋卓著的亲信镇守,魏延加入刘备势力非常晚,最终被刘备封为镇军将军,官拜右将军的张飞还是要差远了。刘备为何选择了魏延,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手下的猛将,当时张飞还没死,把军队交给善待士卒的关羽,刘备还敢将汉中交给他吗,
- 下一篇
历史上清朝最后一批太监都到哪里去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清朝的毁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瓦解了。清朝的皇帝也是有很多的,在当时皇帝就是最高权力的代表,皇帝说的话无人敢抗拒,清朝有一群游走在皇宫中后宫中的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清朝最后一批太监都都到哪里去了?滑稽可怜的李莲英。太监这个角色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中国最后一批太监都到哪里去了?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是清朝宣统帝溥仪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