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怎样死的?为什么说他其实是自杀?
由于《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将它的内容作为正史来了解,以至于总会出现非常多的偏差与误解。就比如蜀汉大将魏延的死,很多人都相信,是因为诸葛亮看出了魏延脑袋后面长了“反骨”,因此断定他日后一定会叛变。其实这都只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在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为什么又要说魏延其实算是死于自杀?魏延究竟是怎样死的?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大将魏延死得最冤。诸葛亮仅凭他头上长有反骨,就断定他死后魏延必反,决定消除这个隐患,于是暗中授意杨仪在他死后找个机会把魏延杀掉,这才有了魏延被杨仪的激将法激得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结果被马岱从背后一刀斩于马下的桥段。 可惜这是小说,谁信谁是傻子。罗贯中编得倒是很精彩,却经不起推敲——诸葛亮怎么知道魏延头上长有反骨?是摸出来的还是看出来的?仅凭这点就认定这是诸葛亮杀魏延的理由,未免太搞了,如此草率地定魏延“死罪”,不符合一生谨慎的诸葛亮的性格。 于是又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杀魏延,是因为嫉妒。这就更搞了,魏延本事不如诸葛亮,地位也不如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要嫉妒他?终于有人给诸葛亮杀魏延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原来诸葛亮快要死的时候不想死,还想再活几十年,以便完成先帝交给他的伟大事业。问题是寿命到了呀,阎王爷派出索命的小鬼已经在路上,不想死又能怎样?无所不能的诸葛亮的办法是向天祈祷延长寿命。 于是他点亮长明灯。当长明灯燃烧七七四十九天后,续命就会成功。不料魏延那个冒失鬼,事先不知诸葛丞相在大帐中弄了这么一出,莽莽撞撞地冲进来把主灯碰倒了,致续命失败。于是诸葛亮恨死了魏延,决心杀了他。 怎么样?这下合乎逻辑了吧?可惜又是编的。魏延的确是被谋杀的。但杀他的不是诸葛亮,是杨仪。因为,只有他才有杀魏延的动机。他们两个,有很深的矛盾。 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井水不犯河水,他们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与魏延的性格有关——魏延自恃才华,难免骄傲自满,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说话也很刻薄,其他官员惹不起躲得起,见了他就绕着走,尽量不与他发生交集。但是杨仪不一样,他也自恃诸葛丞相的信任和重用,不吃魏延那一套,常与魏延硬碰硬,针尖对麦芒。 他们两个的矛盾,诸葛亮是知道的,多次想让他们冰释前嫌,无奈都无济于事。后来诸葛亮能做的,也就只剩了不偏袒任何一方,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诸葛亮一辈子都在算计,就是没有算准杨仪心胸极其狭窄,早就有杀掉魏延之心。如果诸葛亮对此有所察觉,就不会让杨仪传达要魏延在他死后大军撤退时断后的遗嘱,于是给了杨仪借机除掉魏延的机会。 于是,杨仪在向其他将领传达诸葛亮遗嘱时,临时“修改”了遗嘱内容,导致魏延死于非命,让人误以为杀魏延是诸葛丞相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延其实是死于“自杀”。性格决定命运,此言非虚啊! |
- 上一篇
唐朝最牛太监,把持朝政还娶妻生子!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位唐朝最牛太监的一生吧。仇士良仍然对唐文宗怨恨不已,唐文宗生前宠幸的杨贤妃,曾请立穆宗子安王李溶为皇太弟,仇士良为了炫耀自己拥戴唐武宗之功,并劝说唐武宗赐死了杨贤妃、安王李溶与陈王李成美。宰相李珏被罢免职务,仇士良因翊戴之功迁任骠骑大将军,仇士良虽然名为阉宦,但却是个有生育能力的假宦官,仇士良以开府仪同三司的名义封其子为千牛(官职)。内谒者监(宦官)是哪里来的儿子呢,
- 下一篇
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为什么都这么忠诚?
就好比的皇帝的侍卫,侍卫是皇帝托付身家性命的人员,掌管士庶子队伍的官职是”他们更是非贵族子弟不能充任”担任侍卫之责的是郎中,但它最初是对宿卫宫禁的武士的称呼,汉代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便是负责宫廷侍卫,他们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高级官职“隋朝担负禁卫的机构是。负责皇宫禁卫和皇帝近卫,后改设殿前都指挥使为统帅”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明朝的侍卫机构最初是。他们是历代侍卫中最具特权和最有。